分类: 聚焦体坛 |
后 卫 之 痛
——艰难晋级后的冷思考
我们胜利了,我们晋级了。
对于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绝杀,所有观看了比赛的中国球迷都会激动万分。
但是,在激动的情绪渐渐平息之后,在对比赛过程进行重新审势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胜利其实可以来地更为容易一点。
我们之所以在这场比赛中屡屡陷入被动,还是因为那个老掉牙的话题:我们缺少一个好的组织后卫。
在这场比赛里,在我们的球员上演绝地反击的时候,我们看见,场上并不是两条腿走路,而是在走两条路。场上的球员在一个时间段里竟然分化成为了两个小集团。
一边是刘炜和姚明。当刘炜拿到球权的时候,他的运球速度总是比姚明还要慢——因为他要等姚明站好位置。
一边是大郅和另两位队友。当他们得到球后,总是能够迅速发起反击,由处于最有利位置的队员为球队建功立业。丢球后,也能够迅速回追到位。
是的,做为“姚核心”战术体系里当仁不让的绝对主力,刘炜的眼里只有姚,其他队友们只是把球传到姚明手里的桥——他总是首先观察姚明所处的位置,如果不能直接把球传到姚明手里,才开始观察可以通过哪些队员把球传送给姚明。
而一个好的组织后卫,绝不应该成为某个核心球员的附属物,他应该成为整个球队的主宰。他不应该只想着怎么把球分给球队的某个核心球员,而应该在最短时间内观察到哪个球员处于可以直接上篮得分的最有利位置。他不应该把其他队友都设计成通往核心球员的传送站,而应该设法让场上的每个队友都能够通过灵活的跑位成为将对手一击致命的终结者。
在这个层面上,刘炜无疑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而尚显稚嫩的陈江华显然已经表现出了成为一名优秀后卫的潜质。
有人说,虽然陈江华在中美对抗赛的表现堪称惊艳,但在某些球的处理上还存在问题,比如,他自己突破上篮的某个球虽然成功了,但姚明处的位置更好,他应该把球传给姚明。
但是,他们显然没有明白,陈江华其实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对手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我相信我能行,姚明虽然是我们球队的主要得分点,但不是唯一的得分点。
是啊,虽然对于后卫球员——尤其是组织后卫来说,得分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但是,在自己有把握为球队上篮得分的情况下,为什么非得把球分给对手都知道并且已经在重兵设防的核心球员手里呢?
只有我们的组织后卫总是能够以出乎对手意料的方式成功的完成我们的每一次进攻,只有我们的组织后卫总是能够有效的把队友导演成为刺向对手的夺命剑,我们的对手才不得不放松对我们核心球员的盯防,这样,我们的核心球员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的核心球员才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我们不是缺少好的组织后卫,我们的刘炜其实也能够做到这些。
只是“姚核心”战术打法桎梏了我们的思路。
而我们的男篮要想再进一步,就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前一篇:大小王出手,中国队绝处逢生
后一篇:终结希腊神话,继续龙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