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自私与无私文化 |
分类: 细雨 |
王小波以为他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却不知他代表的是功利的大多数,沉默者永远是极少数。
现实生活中,人们评价一个人喜欢用自私与无私这两个词,一般说来,自私用的多,无私用的少,因为无私者远比自私者少。
心理学上,有另外两个词,利已与利他。以评判者自居的人类的大多数,可以用“功利”这个词来形容。
利己:某种人在社会生活中,处处以自身的利益来衡量人与事,以为自己取得好处来处人和做事。
利他:某种人在社会生活中,只做对他人和整体有益的事情。
功利: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做每一件事都要在自己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上权衡,选择出最佳方案,既希望有利于自己,又希望有利于社会。
大多数人,实际上接近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功利主义者,功利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一个概念。功利者在社会生活中喜欢扮演评价者,用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评判身边的人和事。他们的观念是时代的主流观念,不能以正确论,却可以用准备论。
利己主义者只占不到百分之十,与功利主义者的善恶不同,利己主义者永远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他人是邪恶的。他们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他们不相信还有人比他们更善良,只相信别的人心中总是存在邪念。
功利主义者是中庸的大多数,会在生活中随机应变。而利己主义者是固执的人,喜欢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大多数人在工作、学习、休闲中,总会感叹,为什么有那么些人处处做着让人讨厌的事情,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明明自私,却喜欢扮作高尚的模样;明明做着害人的事,却以为是在为世界除恶。人们不仅认为这种人自私,多会加上一句,真的有小人呀!
人们的生活会因为有利己主义者的存在,而心烦不已。功利的大多数喜欢帮助别人,同时在帮助中期盼着回报,就如小孩子过家家,我给了你一粒糖,你要给我一碗粥。有来有往,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准则。但是利己主义者破坏了这个准则,这种人永远在索取,从来不知道还要为别人付出。可是,他们的心中,一直是他们在付出,别人占着他的便宜。
大多数人会想,怎么会有人善恶不分,指鹿为马?实事上,利己主义者心中有善恶,他就是善,其他人都是恶。他用恶言诽谤他人时,自认为是嫉恶如仇;他行事害人时,自认为是为民除害。所以利己主义者,一生不会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反而认为别人为他做的任何事情不安好心。
利己主义者是时间的反面,在短暂的时间内索取着利益,却在时间的流失中失去一切。工作中,利己主义者先会得到一丁点甜头,随后被大多数人抛弃。婚姻中,利己主义者只想要纯洁善良的伴侣,他不愿意付出,却责备配偶的自私。利己主义者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关键是他不认为是悲剧,他的配偶才是悲剧。利己主义者不喜欢自私的人,也不喜欢功利主义者,只喜欢利他主义者,可惜利他主义者太稀少,所以他们不相信有利他主义者的存在。
利己主义者永远不是生活中的强者,而是喜剧的最好题材。功利的大多数痛恨这种人,指责着他们,用以检讨自身的行为。强者必然是功利主义者,无论是有财富、有权势,还是有文化的强者。平凡的人也是功利主义者,他们是寻找幸福生活的大多数。
利己主义者在年轻时是乐观主义者,认为世界都围绕自己旋转,成年后是悲观的极端怨恨者,仇视一切。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他所做的一切对他人不利的事情是在帮助别人,那怕他是索取利益时。他混淆了索取与付出的区别,以为索取是奉献,却把别人的付出当索取。
利己主义者用自己认为的善装点内心,用恶狼的行为破坏一切。自己以为善良就是他们行为的最好解释。利己主义者最喜欢说的话是:我这么善良,为什么别人这样对我?这个时候,利己主义者似乎是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时时希望别人完美地对待他,从不知道自己无一处完美。
功利的大多数知道自私的人存在,也知道无私的人存在,无私的利他主义者永远是钻石般稀少。大多数人喜欢利他主义者,却又同情这种人的遭遇,没有几个人真的想当无私的人。
利他主义者最大的特点是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别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永远在社会。利他主义者不知道如何为自己争取利益,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利他主义者,他会无所适从,因为他不会为自己着想,他不在意自身的一切,只在乎活着能够让他人和社会的幸福做些事情。
有些人会怀疑利他主义者存在的可能性,是的,这种钻石很罕见,但真实存在。在工作中,他是最好的同事;在婚姻家庭中,他是最好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女婿媳妇;在生活中,他是最好的朋友。
与功利主义者不同,利他主义者不会在任何行业都成为强者,只可能在特定的能够为多数人服务的行业有成就。他做了老师,会是学生的福气,做了官员,是人民的福气。但是利他主义者的人生很难有名利,他的一切都给了别人,他不会为自己留一点钱,也不会留一点爱给自己。如果你跟他说,这件事能够给他人或者社会带来好处,他会拼命去做;如果说会给他自己带来好处,他置之不理,宁可在家看闲书。
利他主义者只会看到他人的长处,他可以信任任何人,包括利己主义者。功利主义者讨厌利己主义者,羞于和那种人为伍。利他主义者却不懂这些护身的道理,他甚至愿意跟利己主义者交朋友,甚至愿意与之结为伴侣。因为无私的付出性,他们会失去许多,除非他们能够与另一个利他主义者结合,否则他的生活也将是一个悲剧。
利他主义者在人类中少于百分之一,功利的大多数有可能一生碰到一两个,有可能从来没碰到过。利他主义者年轻时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快乐地希望为别人和社会带来幸福;成年后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像虔诚的信徒一样,默默地承受着。
利他主义者,总把别人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过失。他在做着助人的事情,心里却悲痛地发现自己的无力。他已经付出了一切,包括生命,却不能使世界完美;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名利,却发现自己孤独地站在这个世界上。
利他主义者从不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他们喜欢忏悔,总为心中还有一点点自私而羞愧,无论乐观悲观,他总想把生命中最后一点自私抹去。利他主义者像一个悔罪的人,用生命去除罪恶,想留下一个纯洁的灵魂。他们最喜欢说:为什么我心中还不够善良,为什么我不能让所有的人感觉快乐?在这个时候,利他主义者是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时时觉得自己的不完美才让世界不完美。
女人对利他主义者有所偏爱,如果利他主义者有所成就,那将是女人最喜爱的人;如果利他者没有成就,女人也喜欢并同情他们。男人同情心弱一些,男人有三种,一种是强者逻辑,他不会同情无成就的利他者,但会敬佩有成就的利他者;第二种便是利他的男人了,这种稀有物跟女人中的利他者一样,他们愿意为别人付出。第三种男人是小人,世界没有什么是他喜欢的,除了他自己。与女人的同情心泛滥不同,男人的同情心只存在于利他主义者心中。
功利的大多数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他们鄙视利己主义者,喜欢利他主义者。但是他们没有人想成为利己者,也没有人想成为利他主义者。利己主义者从来不知道自私与无私的区别,利他主义者从来不知道自己是无私的。
在社会的各个场景中,功利的大多数看到那些利己者在指责别人的自私,看到那些无私者在忏悔自己的自私。这些大多数喜欢悲叹人生之无常,希望好人有好报,希望坏人下地狱。功利者永远是中庸的评判者,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用他们的思想考虑人与事。他们不指望人性的完美,只在无止境的波动中追求着生活的幸福。
利己者习惯于宽待自己,却严格地要求别人。利他者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地对待别人。功利者是现实的平等主义者,互相之平等。利己者让功利者有了鄙视的对象,利他者让功利者有了想象的空间。有的人认为人是可以转换的,不可以自私无私论,却不知道可转换的人是功利的大多数,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极为固执。
利己者对上帝说:我至善,请将那些恶人们变善良吧。利他者说:我有罪,请让我变善良吧。功利者说:请让自私的人下地狱,让无私的人上天堂,让我们留在人间。
上帝没有来,撒旦过来了,他对自私者说,“你有两个选择,一跟我走,免得让人讨厌;二留下来继续给上帝制造第二次大洪水的机会,那也是我喜欢的结果。”他看着无私者沉默良久,“上帝不会喜欢你,你让他无事可做,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置你,自生自灭如何?”他转身看着功利的大多数,“真累呀,你们要求交换的东西太多了,我要了你们的灵魂,却没有众多有价值的东西给你们,就算上帝也满足不了这么多呀。现在知道上帝为什么没有来了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