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回钗宝黛各制一首灯谜诗,但曹公并未揭示谜底,以致二百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人非红学家,附庸风雅耳,一家之言,与各位红学爱好者探讨,不通之处,尽可一笑置之。
因宝钗顾念要贾母同乐,说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可知谜底应是日常使用或常见的东西。而书中只有谜面没有谜底,暗示谜面的寓意更为重要,按曹公一贯的风格,应对各人的最终命运有所提示。
薛宝钗诗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
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珊瑚
http://s15/mw690/001AO92czy7dQuXp77o8e&690
珊瑚在中国作为赏玩之物历史悠久,主要是产于中国台湾附近的红珊瑚,西晋石崇与王恺斗富的典故广为人知。贾家乃富贵之家,此等赏玩之物应该不少。珊瑚系天然形成,如雕似琢,鬼斧神工,恰与前两句谜面扣合。另外珊瑚也是佛教七宝之一,大量用于佛珠、手串的制作和法器的装饰。但如果只是生长在水中或供富贵之家赏玩,可谓未得佛缘,便有风雨,也无缘听到佛门之地的梵铃声,此扣合谜面后两句。
宝钗天性心思细密善解人意,可谓八面玲珑,前两句是对其个性很精确的描写。后两句借用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典故而反其意(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玄宗北还,途中遇风雨吹打皇銮上的金铃,思念已逝的杨贵妃而作《雨霖铃》),是否曹公暗示如此可人的宝钗,最终却孤独终老,以致无人思念?
贾宝玉诗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堤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谜底:河灯(荷花灯)
http://s8/mw690/001AO92czy7dQDhhluDe7&690
河灯也叫“荷花灯”,通常是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的中元节,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鬼节,以木板为底,以彩纸扎成荷花形状,上书逝者姓名生辰八字,内置蜡烛放于水中。本意为寄托哀思,超度亡灵,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第一句应指天人两隔不通音讯,犹北静王水溶所言“逝者已登仙境,非你我尘寰中人也”。第二句琅玕节就是道教的七夕节,在七月初七,而道教的中元节恰在琅玕节后,提防在此是仔细留心的意思。第三句鸾音鹤信指音讯,即阳间思念逝者的人在中元节通过河灯寄托的哀思,凝睇是认真看,第四句唏嘘是哭泣,指相思之苦,希望这份苦苦的思念能够早日传递到天上的逝者那里。
此诗应暗示宝黛之恋因黛玉体弱多病,先于宝玉逝去以致无果而终。荷花与黛玉《葬花词》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二句暗合。而宝玉痛失所爱,对黛玉日思夜想,悲痛万分。
林黛玉诗谜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自鸣钟
http://s5/mw690/001AO92czy7dQEKgwD2d4&690
源自欧洲的自鸣钟和怀表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到清代康熙末年已经在清宫的做钟处自行仿制,至乾隆年间加上大量进口,在民间也逐渐普及,据统计在《红楼梦》中提到钟表的地方有十一处之多。第一句騄駬即骏马,寓意自鸣钟所代表的时间,犹《庄子·知北游》中白驹过隙的白驹之意。紫绳即缰绳,指时光流逝不可阻挡,无法挽回。第二句驰城逐堑指时光流逝之快。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而十二地支不仅代表生肖,也代表地理方位,钟表上指针的移动相当于太阳位置的改变,故有此说。第三句的应指自鸣钟在上紧发条后机械转动开始工作,康乾年间的自鸣钟都是需要上发条的摆钟,噪音很大。第四句是独占鳌头之意,时光流逝人皆不知,只有它能先知先觉提醒众人。
黛玉小小年纪便孤苦伶仃,独自一人寄人篱下,与宝玉虽然两情相悦,但因宝玉温柔多情,很得周围一众女孩喜爱,不免心生妒忌,常常流泪自怜,积郁成疾。后虽因宝玉托晴雯送丝帕表明心迹,知他只钟情自己一人,但自己自幼体弱多病,恐不能与宝玉长久欢好,“势狰狞”一语非常形象地表现出黛玉对光阴的流逝的痛苦和恐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