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产后住院时的“战友们”

(2007-11-14 20:57:45)
标签:

育儿/亲子

分类: 怀孕生产
 

因为产妇这个共同的身份,我们共度数日;

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受,让大家彼此结缘。

http://sign.liba.com/img_baby182957_1413429.png

 

2007.5.28-6.3,我在省妇幼住院期间,结识了一批和我一样刚做妈妈的“战友们”,每个人的经历都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母亲这个角色的伟大。

 

1、邻床的糖尿病妈妈

   26岁的她,是一名糖尿病患者。6年前即怀有一个胎儿,但在胎儿7个月大时便夭折引产了。当时她已经买好了包括婴儿床、婴儿车在内的几乎所有婴儿用品,准备迎接这个生命的到来。在极度伤心与失望之下,她将用品全部送人。这次生孩子前,她事先没准备什么,是怕再度遭遇失望。

   由于身患疾病,她在春节前后就多次入院保胎,花费不菲。这次她很幸运,剖腹产下一个6斤重的男婴,虽然一出生便送到新生儿科监护,直到她出院时还在那儿。可能因为有病,在怀孕生产方面颇费周折又花费很大,她说自己在家中没有地位。住院其中她婆婆出现过几面,婆媳间的冷陌气氛显而可见。她很多时候暗自流泪,因为糖尿病而无法哺乳,早早便吃了回奶药。

   在灿灿满月到医院保健时,又遇到了她和儿子。小家伙长了1斤多,每次喝60ML奶粉(相当于灿灿刚出生时的水平),她的日子肯定会有许多不如意处,但也只有坚强地走下去。

   因为她的缘故,我也结识了一些和她一样长期在医院保胎的准妈妈,她们常前来探视,见到灿灿都非常羡慕。其中一位长相像“我爱我家”中关玲的准妈,说怀孕后体重长了80斤!问题时她的羊水少,而且胎儿长得很小,医生估计胎儿才3-4斤!她的羊水正越来越少,胎儿发育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她十分忧虑。后来听说,她的羊水破了,急得一个劲地哭,胎儿的安危最终不得而知。

 

2、17岁的黑人妈妈

   住院其间,这位年仅17岁的黑人妈妈给我们造成了不少干扰。夜深人静,她不停地呻吟,原来她没有用术后的镇痛泵。可能实在忍受不住,要求医生给她用麻醉药,但医生表示无能为力。她还发生腹涨,最后只好用上了开塞露。

   最特殊的是每天都有一批黑人妇女前来探视,4-5个吧,还带着BB,她们围坐在床边,长时间地高谈阔论,音调高昂,BB又喜欢惊声尖叫,吵得产妇们无法休息。最后只好向医护人员投诉,但她们依然如故。以前曾见有人批评:中国人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不讲文明!看来还有比我们更不文明的!这可不是种族歧视呀,呵呵。

 

3、生第三个孩子的中东妈妈

   与前位妈妈相比,这位外国妈妈年纪大些了,已有一个7岁儿子和5岁女儿,这第三个BB早产一个月,也在新生儿科作监护。这位产妇十分安静,很讲礼貌,其老公多年前上大学时即前来中国,普通话讲得十分流利,现在中国从事贸易工作,常在床头的一张圈椅上陪着太太过夜。

    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前面提到的那个17岁妈妈的老公是这位中东男子的雇员,因为他们的喧闹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家的休息,而他们又不懂中文,不便沟通,于是大家就想到了让这位中东男子管管他们,他是老板嘛!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这顺理成章。没想到中东男子说:她们吵我也很烦,但是我不能管,只有她们的老公才可以管。瞧瞧,这文化习惯!背后可能他向雇员传达了我们的意见,黑人女士们有所收敛。

 

4、勇于质疑的维权妈妈

  28床的妈妈自己数着住院的天数,到了常规的日子,还没等医生通知,就主动要求办理出院手续,开始医生说前一天没有通知,当天就不能出院。这位妈妈行装都收拾好了!她坚持出院。此时,又发现以前产妇出院必备的防水贴(贴在伤口以防沾到水)医院没给!于是,积累起来的对医院的不满开始发作,最后值班的主任(即我的主刀医生)出面,检查她的伤口说,洗澡绝对没问题!关于防水贴,后来得知:前一天物价部门来检查工作,可能这一物品收费不过关,被砍掉了,后来等我出院时也是自己买的防水贴,29元/贴,基本用2天就掉下来了。

   灿灿两个半月时我到医院听课,又遇到这位妈妈,她在宝宝一个多月时就上班了,给宝宝开空调到23度,穿袜子(当时广州的气温在35度左右),她的嘴上带着水泡,看来工作和宝宝同时忙碌也是不易。

 

5、欢天喜地的摘除卵巢囊肿的二胎妈妈

  29床妈妈是产房中最开心的一位了!在所有的新妈妈们为哺乳而大费周折的同时,她顺利就开了奶。她已有一个4岁的女儿,这次顺利生个儿子自然喜出望外。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她几年前即发现卵巢有一囊肿,正在渐渐长大。她第一个女儿是顺产的,就一直等这次剖腹产才一起去掉。进入产前区的当晚,她就开始阵痛,急忙连夜做了手术。由于情况紧急,刀口都是竖切的。她回忆说:当时手术医生缝伤口时还反复琢磨了一下,怎么没缝好?吓得她一直哆嗦着。

 

6、不带奶瓶只信书本的妈妈

  这位妈妈事先应是读了不少育儿书籍。她没带奶粉和奶瓶(医院的资料上是这样要求的,但我们都带了而没被禁止),护士前来查视,要她喂宝宝奶。她坚持说:书上讲这时还不会有奶水。护士上前一挤:这不是奶水吗?这位妈妈太尽信书了。后来,宝宝刚出生吸吮力小,饿得一直哇哇哭。她只好要求护士站抱宝宝去吃奶粉。

 

7、来回搬家的高标准要求妈妈

  她刚从手术室出来,队伍浩浩荡荡,有5-6人陪护吧。一进房间,看似公公/父亲模样的人便大声哟喝:太挤了!人太多了!(确实,连外面走廊都住满了人,能有个床位就不错了),我们要换个房间。单间多少钱?900元?那我们去住单间!(省妇幼包房一室一厅带厨房),第二天等到了空位就搬走了。但当天却又搬回来了。众人不解,原来单间的价格是900元+护理费100元=1000元/天,他们理解成住院期间共900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