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隋朝法兰克王国库思老一世拜占庭帝国北魏 |
隋王朝的统一与拜占庭帝国的雄心
公元6世纪的世界,东亚南北朝的分裂在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中被隋王朝的统一所终结,南亚包括笈多王朝在内的一切只能从《大唐西域记》寻找零碎的记忆,西亚已经古老的萨珊王朝虽屡战东罗马但只实现了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扩张,地跨欧亚的东罗马帝国虽奋力西进但徒有复国的雄心。在西欧法兰克王朝的分分合合中,隐约浮现的已是当今分裂的欧洲。当突厥人的铁骑开始追随匈奴人的足迹西行,震耳的轰鸣仿佛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欧亚大草原的辽阔。
公元6世纪的东亚,北魏在汉化改革强盛之后也踏上西晋灭亡的老路,在太后干政中分裂成徒有虚名的东魏和西魏,直至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当北周灭亡北齐一统北方后,黄雀在后的“隋”取代北周,最终完成了吞并南朝陈、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
隋王朝虽然仅延续了37年(公元618年灭亡),但其不但与大唐王朝“隋唐”并称,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多历史性贡献。在政治制度上首创三省六部、完善监察机构,在经济措施上实行均田制、清查户籍增加财政收入,广设官仓、义仓防范饥荒,在人才选拔上建立完整的科举制度,在司法上宽简刑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以至隋初的二十余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繁荣,史称“开皇之治”。虽然隋唐大运河的开挖虽因操之过急而导致民怨激增、起义不断,以至王朝迅速灭亡,但其对此后1500余年中华文明的统一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公元6世纪的南亚,历史的真相在这期间再次模糊,人们只能从玄奘大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依稀猜测那里的神秘。当笈多王朝在内部叛乱和外部嚈哒人入侵的双重作用下解体,南亚印度半岛上一度曾同时存在多个有着“笈多王朝”的小邦,其中之一的国王称“幼日王”。约公元515年前后,“大族王”成为嚈哒人的首领并占据半岛北部大片地区,曾迫使“幼日王”纳贡称臣。后来由于不能忍受大族王的专横而停止纳贡,幼日王被大族王兴兵讨伐。但大族王反在一个海岛上被幼日王生擒,结果又被释放。大族王被关押期间,其弟自立为王。大族王被释放后不得已投奔迦湿弥罗国并受到国王的优待。但生性残暴的大族王竟杀死迦湿弥罗国王,后南下攻入健驮罗国,大肆毁灭佛教、捣毁佛寺塔院,把“被俘者驱至印度河畔,杀戮三万,溺死三万,余三万分给部下为奴隶”。另一个关于幼日王的传说是,他曾在公元533年左右,在西印一个名叫耶输达尔曼的部族首领曾帮助下击败过嚈哒人。为纪念胜利,幼日王在那烂陀寺的东北面增建一处伽蓝,名为“幼日王院”;玄奘大师后来游学时曾在那里居住。按照玄奘大师的说法,幼日王后来应该在那里出家了。
公元6世纪的西亚,萨珊王朝在喀瓦德一世和库思老一世父子长达90余年的执政中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在多数时间里,在与东罗马帝国的相互攻伐中占据上风。公元502年,喀瓦德一世因东罗马帝国拒绝支付共同防御经常沿高加索南下劫掠的白匈奴的军费,在嚈哒人的支持下对东罗马再次发起进攻。之后,从土耳其半岛东部上起高加索山脉的格鲁吉亚、下至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的漫长战线上,两国的交战几乎持续百年。但无数次战争的结果却都惊人的一致,在东罗马人缴纳数额不等的赎金,双方在互有胜负中握手言和,各自回到原来的边界。
尽管被称作第二个黄金时代,但此间的萨珊王朝实际上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在公元531年继位的库思老一世开始改革之前,萨珊王朝的军队与中国北方早期的游牧民族一样,主要靠战争的掠夺来吸引内部村落自发提供军队、且自备武器,实行以战养战。因此,每次征战都以收获赎金结束也许正是他们希望的结果,毕竟相对于东面贫瘠的阿富汗高原以及剽悍的嚈哒人来说,西部两河以及东罗马的富庶更使其垂涎。即便是库思老一世以改革著称,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也不过是完善了税收制度和组建了一支由国家提供给养和武器装备的职业军队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土地的村长或部落首领的地位越发重要,是萨珊王朝地方管理及征税的重要支柱。依靠战争的赔偿,库思老一世得以美化都城、建设新城镇、兴修运河和要塞。虽然在其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依然是萨珊王朝的国教,并且他也是因镇压“马兹达克运动”才得以继承王位的,但在即位后,他还是在马兹达克教徒影响下,做出了很大变革,如允许出身低微的人担任公职,从而建立起一股完全忠于国王的亲信力量等。这种进步虽然对于一种文明的发展来说过于缓慢,但还是在推动萨珊王朝由半奴隶制向封建制国家转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并使库思老一世在此后对东罗马的战争中一直占据主动。但其继任者却没那么幸运了。公元589年,将军楚宾先是推翻了继任库思老一世的霍尔密兹德四世,后又击败了继任的库思老二世,并迫使其逃往东罗马帝国。在这种情况下,早已厌倦与波斯人战争的东罗马皇帝莫里斯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派兵助库思老二世在592年重登帝位。当然,萨珊王朝也付出了亚美尼亚西部及高加索部分地区的代价。
萨珊王朝在本世纪的最大收获是夺取了富庶的阿拉伯半岛南部。早在公元570年,库思老一世就曾派出军队介入南阿拉伯王国事务,并在萨丁城建立军事据点,控制东西方的海路贸易,后两国关系破裂。公元598年,波斯人的大军远征也门,将阿拉伯南部吞并为萨珊王朝的一部分。
公元6世纪的欧洲,古罗马帝国的东西分裂与东亚的南北朝对峙极其相似。虽然东罗马帝国也曾拥有恢复古罗马帝国的雄心,但其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不得不经常需要东西两线作战,东面萨珊王朝的持续攻击宛如泥潭使其深陷其中、不能脱身,西部蛮族王国的日益强大最终也使其复国的努力成为泡影。对比东西方文明会发现,在东亚南北朝分裂又统一的过程中,各民族统一使用的汉字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与之相反,欧洲东西罗马永久别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拉丁和希腊文化的分裂。自此之后,只 能盘踞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在古希腊城邦时代称拜占庭)似乎更为合理。
。。。。。。。。。。。。。。。。。。。。。。。。。。。。。。。。。。。。。。。。。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不久后发动了对萨珊王朝的战争,试图在与萨珊王朝的争端中取得优势。但尽管取得了多次胜利,名将贝利萨留也曾在公元530年采用骑兵伏击战术,以少胜多,击败4万波斯和阿拉伯人联军,但双方总体上依旧胜负难分。在这种情况下,查士丁尼一世开始将战略重点转向西方,为此不惜支付重金与刚继位不久的萨珊萨珊国王库思老一世在公元532年缔结了“永久和平”条约;随后,集中兵力向西扩张。公元534年,贝利萨留奉命率步兵1万、骑兵6000入侵入北非,灭汪达尔人的王国,占领地中海中的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等地。公元535年,贝利撒留等人分兵南北两路(每路兵不过万)远征意大利半岛北部的东哥特王国,但遭到猛烈抵抗。而刚刚完成改革后的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则趁机于公元540年撕毁“永久和平”协议,向拜占庭帝国发起全年攻击;在南面攻取了土耳其半岛东南重镇安条克、进抵地中海东岸,在北面侵入亚美尼亚等地。查士丁尼一世因此不得不把贝利萨留等人调回东方战场。公元545年,双反因鼠疫爆发,签订休战条约,查士丁尼再次每年3000磅黄金换取东南部边境的暂时安宁。公元552年,查士丁尼出兵占领西班牙东南部,两年后最终灭亡东哥特王国。公元562年,拜占庭与萨珊王朝争夺高加索拉济卡地区的战争,也再次以拜占庭帝国同意以每年3万金币换取拉济卡的所有权、保住黑海沿岸与东方的贸易通道而告终。
公元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后。由于长期战争耗尽了国力,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及莫里斯等几位继任者再也无力同时维持东西两条战线,不得不无奈地放弃了恢复古罗马帝国的雄心,只能专心对付东部的萨珊波斯人,以及斯拉夫人、保加尔人、匈奴残部和阿瓦尔人等蛮族的不断入侵。趁此机会,因突厥人向西扩张而被驱赶到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人于公元568年赶走拜占庭人,以拉文那为首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欧洲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也到此被划上了句号。
572年,查士丁二世为了缓和帝国财政危机,取消了对萨珊王朝的年贡,两国战端再起。为控制交通要道和重要兵源地亚美尼亚,拜占庭在西突厥任的支持下,率先发起攻击,但依旧未能取得实际效果。直到公元589年,萨珊王朝发生内乱,库斯鲁二世被废黜,拜占庭皇帝莫里斯才通过支持库斯鲁二世复位,收回被波斯人占领的亚美尼亚大部,稳定了拜占庭帝国的东方边境。但持续百年战争已经耗尽了拜占庭帝国和萨珊王朝两国的国力。
公元6世纪的西欧,法兰克王朝垦荒一般地开始耕耘全新的欧洲文明。但正如所有文明的确立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一样,法兰克王国在本世纪也经历了统一与分裂的往复循环。
公元500年,法兰克王国第一次发动了对今法国西南部西哥特王国的进攻。公元507年,克洛维攻占图卢兹,将西哥特人驱赶到西班牙,占领法国西南沿海地区,后迫使法国东南部的勃艮第人臣服。在这一过程中,克洛维将夺取的土地分封给功臣和贵族作为采邑,以巩固王权和维持继续扩张。这种区别与游牧日耳曼民族传统掠夺并瓜分财富的统治方式逐渐成为欧洲早期封建社会的基础。公元511年,他的四个子在克洛维死后将王国平分为苏瓦松、奥尔良、兰斯和巴黎四个王国。。。。。。。。。。。。。。。。。。。。。。。。。
横看公元6世纪的世界,透过王朝的兴衰,人们依然能够看到游牧民族的身影,并时刻感觉到他们对传统文明发展的影响,其中又尤以白匈奴、突厥人和阿拉伯人为最。200多年前已经到达欧亚结合部的白匈奴(嚈哒人)的力量虽然已经衰落,但在本世纪早期仍是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的主要威胁之一。本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北方崛起的突厥人(欧洲人常称其为阿瓦尔人),不但在欧亚大陆东部是隋唐两大王朝的主要对手,更在欧亚大陆结合部在击败白匈奴后,开始活跃于高加索地区。不仅如此,在西突厥人的影响下,被驱赶到意大利半岛北部的日耳曼伦巴第人则成为粉碎了拜占庭帝国恢复古罗马帝国梦想的直接力量,其情形与当年匈奴人驱赶西哥特人灭亡西罗马帝国极其相似。虽然活跃于阿拉伯半岛北部沙漠地区的游牧阿拉伯人在本世纪还不十分引人注目,只是为了谋取利益而摇摆波斯和罗马人之间,但当下个世纪到来的时候,在“圣战”旗帜的指引下,他们开始建立声名显赫的阿拉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