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江救落水儿童杨元元自杀杨济源抓贼女大学生杀同学杂谈 |
汶川地震和奥运会为年轻的一代,提供了很好的展现自己的舞台。青年志愿者一方面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也似乎在证明着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但我认为半年多来尤其是最近,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的增多,恰恰证实整个社会对80后、90后,尤其是其中大学生承担社会能力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综合分析每个孤立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的欠缺,突出表现为心理抗压能力弱、制定不现实的生活目标、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下面我们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逐一分析:
1、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
用人链救人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行为(虽然当时孩子们可能没有别的办法)。常识是当人链超过四个人的时候,最后的人是不可能拉住前面的三个人的。人链的断裂时必然的。我不敢说三个大学生不会游泳,即使会也是水性一般。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去救人,发生悲剧也就难免了。如果他们把衣服拴在一起,或者三个大学生有极好的水性,再或者那可恶的救人船埠那么贪婪。。。悲剧就不会发生。
2、杨元元自杀事件。
首先必须肯定杨元元是个勤奋努力,并极具责任感的大学生。但她毕竟给学校出了一道几乎不能接受的难题。我不清楚她的自杀是为了给学校施加压力还是长期心理负担的爆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选择了最错的道路。如果她不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要求、如果她不给制定那么高的社会化目标、如果她能够冷静的去寻找其他的方法、如果她的母亲能够独立承担一点责任。。。。悲剧就不会发生。
3、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杨济源在抓小偷的过程中遇害。
必须尊敬杨济源的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但我们重新分析一下他们处理问题的合理性。他们是三个人,而对方是四个贼;首先在人数上就不占优势,想要抓住贼是不合逻辑的。虽然有做贼心虚一说,但也有狗急跳墙一讲。如果他们冷静的或者偷偷的监视、报警、跟踪,或者干脆大张旗鼓的把贼惊走,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他们不是在午夜离开校园。。悲剧就不会发生。
4、女大学生宾馆杀同学自首和以前的大学生宿舍杀人事件
无论当时是什么具体情况,当正常的情绪宣泄被极端的杀人所取代,只能说杀人者的自我意识已经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否则,根本不会有悲剧的发生。
或者出于舍己救人的美好愿望,或者不能承受社会的重压,或者出于伸张社会正义,或者只是简单的一泄私愤。。毕竟一个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离开了我们。悲伤之余,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为什么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时间频频发生。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父母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使之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社会接触,缺乏社会经验。
2、当前考试型教育剥夺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机会,已经不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体质弱,综合能力差等等。
3、健康心理素质不是几个专家、几堂课就可以解决的。必须有相当的社会经历,必须面对并处理过那怕是些小的挫折,才能逐步建立。
4、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确实给大学生们制造了多方面的压力。
最后,教育给学生更多的全方面发展的时间,家长给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和熟悉社会的空间,应该是全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