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哥本哈根的目光

(2009-12-10 01:25:09)
标签:

哥本哈根

各国

态度

气候

二氧化碳

排放量

美国

日本

俄罗斯

德国

丹麦

杂谈

哥本哈根的目光

最近常听人说起一句名言:屁股决定脑袋。

也就是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

因此,也就有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上与会国家的不同目光。

图瓦卢:他的目光是脚下将要淹没的家园。

欧  美:他们的目光依然紧盯经济和强权。对他们来说节能减排只是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其中: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慷慨的承诺背后是微小的目标。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英国:我们的经济得不到发展会威胁和平与繁荣,但如果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我们的经济,和平与繁荣会同样受到威胁——交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俄罗斯: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

瑞士:他的目光急切的盯着融化的阿尔卑斯山。

丹麦:共同责任。眼望北冰洋夏日的阳光。

日本:虽然水已经淹没了脚脖子,但仍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一方面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发展中国家:他们关注的是挑战对传统霸权的挑战。是公平,是话语权。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非洲:用一个声音说话。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中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目光看着远处的道路。

………………………………..

………………………………...

不同国家眼中的共同余光,本国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