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的目光

标签:
哥本哈根各国态度气候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丹麦杂谈 |
最近常听人说起一句名言:屁股决定脑袋。
也就是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
因此,也就有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上与会国家的不同目光。
图瓦卢:他的目光是脚下将要淹没的家园。
欧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慷慨的承诺背后是微小的目标。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英国:我们的经济得不到发展会威胁和平与繁荣,但如果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我们的经济,和平与繁荣会同样受到威胁——交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俄罗斯: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
瑞士:他的目光急切的盯着融化的阿尔卑斯山。
丹麦:共同责任。眼望北冰洋夏日的阳光。
日本:虽然水已经淹没了脚脖子,但仍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一方面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发展中国家:他们关注的是挑战对传统霸权的挑战。是公平,是话语权。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非洲:用一个声音说话。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中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目光看着远处的道路。
………………………………..
………………………………...
不同国家眼中的共同余光,本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