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在这里

标签:
杂谈 |
http://s1/middle/5703aea9x94722557f470&690
这是博友Vivian关于芦苇的一幅照片,打眼一看,让我生出无限的遐想来。
夕阳西下,远处山已疲倦,略显困顿的在那里半卧休憩,楼台已然安睡在群山的怀抱中,渐渐没入黄昏的令人倦怠的黑色中,旁侧的树林里的树已经蜷缩在一起,相互温暖着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微风吹过湖面,掠起点点涟漪,仿佛飘逸的长发摇曳着伸向远方,湖面上落日的余辉像一把梳子,轻轻梳理着散落的涟漪,近处芦苇业已睡眼惺忪,依然支楞着脑袋,看着眼前这美丽的景色,不忍睡去。
这是一幅美丽的场景,可是却没有人物,颇为遗憾,我们运用想象给她添加几个人物,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人、两个人、或是一群人。
一个人在这里应该是个男人,如果是女人就太过凄切诡异了,你看:夕阳西下,远山半卧依残霞,林木困顿立孤鸦,白衣如雪,乱漪如发,芦苇荡中无人家。所以还是不能是女人,太凄切哀怨就破了这幅照片温暖安详的气氛。
如果是男人那就不一样了:夕阳西下,远山半卧枕残霞,林木困顿栖孤鸦,长啸如歌,乱漪如发,芦苇荡中无人家。这样的令人扼腕难舍的景色中,有一个男人无形中也会增添几分豪气来。
但我想的不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泛舟其上,收起船桨,任凭船儿在湖面上自由飘荡,这只船应该是鲁迅笔下的乌篷船那样的,男人端坐舱中,旁边的小几上放着一壶茶和一个杯子,不能是酒,酒是扩张的,不适合在这样温馨安详的环境中饮用,那样让人感觉太落拓,这里坐着的这个男人应该是沉静的收敛的,在这个美丽的景色中他需要清醒的感觉去感知这种温暖安详的气氛,放开思绪,让它自由驰骋,或许这时候他的脑海中会响起理查德克莱德曼的《致爱丽丝》。
就这样,一山,一树,一落日;一水,一风,一芦苇;一船,一茶,一男人。
两个人在这里应该是一男一女,不能是两个男人,两个男人可以去迎接黎明的朝阳,享受那种朝气蓬勃的豪迈,但却不能一起品味落日,如果那样很有断背嫌疑,因为那种柔美安宁的氛围就不是两个刚性的人准备的。最好是那种久历坎坷最终走到一起的,那样才会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触,才会有宁静的享受这一份安详的心态,他们已经不在乎错过什么,浪费多少时间,只是想两个人享受这份相互依偎的安宁,在这样环境里最为适合。什么也不用说,只是相互依偎着,看着黄昏的最后一束光消失在远山背后。
就这样,一山,一水,一斜阳;一男,一女,一世情。
一群人在这里应该是这样的,跋涉一天来到这里,驻足歇脚,看着这儿美丽如画的风光,人人心里大约都会生出一个念头,归家!归家!所以如果一群人来到这里,这里就是旅途的终点了。
(后记:Vivian的照片拍的都很美,但无论哪一幅总会给人一点澄静明澈但又有点沉郁的感觉,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美丽却又不忍碰触,有一种易碎的伤感。我不懂摄影,纯粹是以一种外行的感觉来品味,但我相信景由心生,作者本人可能也是一位极为敏感的人,她拍照片无论开始时多么阳光明媚,场面多么宏大,最后还是会把镜头投向最偏僻的角落和最幽暗的深处那些无人关注的人或物,或许只有最敏感的人,才能把心灵的触角伸到那里。或许我的感觉也不对,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她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plmmyzx去自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