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结的铁轨五
(2010-03-10 09:19:20)
标签:
铁轨票贩子直达车座席软卧北京杂谈 |
年前要给猫订节后回北京的车票,按照她的要求电话订票,于是我开始了一场订票的探索之旅,可谓悬念丛生,疑窦重重。
我通盘计划一下第二天订票的方案:先去最近的代售窗口买票并了解一下票的情况,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直接去车站买票,同时了解一下票的出售情况,然后着手进行电话订票的事宜,这样的安排对于正常购票来说是个完善而有效率的计划,只要有票应该能够买到。
早上8点,我开始行动,第一站直奔代售点。
8:20
8:40
8:45
9:00
10:30
此次购票历时两个半小时,其中窗口买票的过程历时45分钟,其中还包括途中和排队的时间,途中打车花销10元。
电话订票历时90分钟,期间我几乎没有停顿的拨打订票电话,大致花费基本通话费15块钱左右。不知道有没有信息费,不管是10086和114我都没有查到,如果有的话,那花销就不在小数,假如信息费按照1分钟1元钱计算,计费时间就算是60分钟,大家可以算算啊。
我后来托票贩子订票,这个人很守信用,每张票收取30元钱,表面上看似乎要比正常渠道代价高,但如果加上时间成本,还是找票贩子划算。
但到了可以窗口售票的时间,我咨询的结果是票已经买完了,票贩子也没有能够买到,我最终放弃了,而猫从另一条线也没有能够订到,最终是通过非常特殊的办法才在乘车前拿到票的。
春节购票的整个过程既是如此。我也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几个疑问:
疑问一:我在公示牌上看见的票数是不是足额的?如果不是足额的,那么在任何正常售票渠道都没有开始之前,票到哪里去了?
疑问二:为何在火车站的窗口不设能够买到提前十天的预售票的窗口?
疑问三:为何公示牌上显示有票,而电话订票却被告知没有票了?
疑问四:假如我电话订票没有成功只是我运气不好和不够熟练,这样最好,起码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但如果不是这样呢?这一过程如此的复杂和难以监控,如何体现其中的透明性?
如果一个东西是稀缺的,而获得的渠道如此单一又难以监控,通过如此慎密周到的正常购票过程依然一无所获,除了购票者自认运气不好之外,有关部门是不是还应该想到一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