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了皇粮,于是农民身上的重担减了一抔。
作为中国最为脆弱的群体,能够把皇粮免掉自然高兴,相比过去,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许多的保障,然而他们的民生体系依然很脆弱,施舍的恩惠终究难以持久,希望能够依托在法律保障上。
最近在CCTV10上经常看见有一些农村的孩子因为稀奇古怪的疾病折磨的苦不堪言,疾病往往拖了几年,十几年,但所幸的是终于有哪个医院或者专家站出来,或提供救治方案,或减免医药费,最终终于实现了比较圆满的结果。
但节目中一句话让我深思:“巨额的医药费让他们无可奈何,只得回到家中,听天由命”,为什么我们的医院总是在扮演这样想使之生即可使之生,想使之死即可使之死的上帝的角色呢?
节目里的那些患者其实早就确诊了,既然能够计算出所需要的金额,那么救治就不是什么难以克服的问题,但还是让“只得回到家中,听天由命”,于是那些患者在等死的过程中,或者被媒体发现,或者真的被天使发现,于是减免,于是皆大欢喜。
可是既然能够用这样方式救助,为什么要等那么长的时间,让本来轻微的病症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不管当初的不救与现在的救助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一个人被救助是件值得高兴值得肯定的事,只是这种总是建立在社会良知和隐形利益驱动的救助显得那么软弱。
我们有那么多的慈善机构,可是那些需要救助的人却那么难以得到救助,这里面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想讲一件我们当年读书时发生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为贫困地区希望小学捐款,金额不大,每人5元,当时我们学校有4000学生,捐款大约在2万元,自然虽然数目不多,也是一片心意,可是后面的事情就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了,学校应接受捐款的地区之邀,随后组织了一个70人的优秀学生慰问团,据参加的人透露,他们一行在当地呆了7天,食住由当地出资负责。
计算一下,70人来回路费2800元,在当地住宿6天,以20间房计算,需要住宿费大约3600元,吃饭10人一桌,需要7桌,每桌标准150元,每天2次,7天需要14000元,这样下来,合计需要20400元,再加上当地派车派人,就算600元,合计就要花去21000元,即使当地消费较低,打个对折,也要花掉10000元,那么这样的捐款,这样的邀请,这样的慰问,这样的优秀究竟能够说明些什么问题?
大同世界的愿望:鳏寡孤独及疾患者皆有所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