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杏树湾记事》之十六比邻而居的异姓

(2008-01-15 12:10:03)
标签:

杂谈

    杏树湾里以我们族人为主,但也有不少异姓人,其中主要以段、亢、彭和包姓为主,大约都是当年和我们家族一起移民过来的。大家比邻而居,异性通婚,日久天长,几乎家家都能够用直接或者曲折的关系论上亲戚,所以我们在孩童时最头疼的事就是家里来人的称呼,如果是族里的人还好,能够通过族谱准确的称呼他们,如果是外姓人就比较麻烦了,没有大人的指点,你是很难准确有礼的称呼他们的。

    这就是大家族的弊病所在,比如段姓的兄弟姐妹中有人嫁或者娶了同族中你的一位叔辈或者姑辈,但你的堂兄弟又认了他家父辈为干爹,那你要称呼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又比如他们同族的女子嫁入族里的叔辈,而你们族里的女子又嫁给他们族里辈分更高的人,那就更加热闹了,你简直就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们族里的人才好。

    记得我们在家乡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件事是必须要争个明白的,那就是谁的辈分更高,同族的孩子自然没有什么可争得,一切都在你出生以前就定好了,乐趣就是和其他姓的孩子争,于是一一细数自己和对方孩子族里的亲戚关系,试图证明自己比对方的孩子辈分高,每当这时候都有同性的孩子分成两大阵营,向现在的参谋团一样帮助细缕分明,当然这样的论争是没有尽头的,就算是暂时占了上风,也会被人在后来找到更有力的证据反驳。

    但家乡的事情尽管还有许多愚昧的地方,但有一件事是如金科玉律般被所有族人和其他异性人奉为戒律,那就是同姓绝对不能通婚,现在想起来,我们的祖先用简单朴素的乡俗形式尽最大可能杜绝了近亲结婚的可能。

    杏树湾的异姓除了这些年代久远的邻居外,还有一些招赘入门的外姓,但都人数很少,在很长时间内他们都难以融入家族,家族是一个很难形容的整体,外人是很难进入到其中的。

    一个家族的形成不仅仅是血脉的相连,还有像我所说的时间和联姻形成的庞大网络,在这张网里你总能寻找到你需要的节点,但也难以挣脱,我小的时候由于性格内向,对于这些事情非常头疼,总希望能够跳出这张网,也许正因为这个深藏潜意识里的愿望,才让我希望能够上学时希望越远越好。

    但现在想起来,那种人人是亲戚的感觉也非常令人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