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唐西市的鲤鱼传书

(2025-10-27 23:04:44)
标签:

鲤鱼传书

彩色邮戳

大唐西市

丝路起点主题邮局

情感联结

杂谈

分类: 闻锺记邮
大唐西市的鲤鱼传书
邢台风景·冬季达活泉

聞鍾記郵(5467)大唐西市的鲤鱼传书
说到了“书”会想到什么?当代人百分之百会想到书籍,进而会想到书店、图书馆,因为书店是买书,图书馆是藏书、读书的地方。而说到了古人四雅的“琴棋书画”,这里的“书”就不是书籍了,而是书写、书法、写作甚至是书信、家书。在中国古人的认知中,供人学习的“书”有专用的名字,就是“卷”。这就好理解中国成语中的“鸿雁传书”“柳毅传书”甚至是“鲤鱼传书”中的“书”指的是什么了。
今年8月份,西安黄剑波老师寄给我一枚明信片,明信片上销邮资的邮戳就选用了西安大唐西市丝路起点主题邮局的“鲤鱼传书”彩色邮戳。这枚邮戳的主图就是一尾红色的大鲤鱼,踏浪而行,口衔一卷书信,使用了红、黄、蓝、黑四种颜色,看着就喜欢。不过这种邮戳要盖四次才能完成,很考验盖戳者的耐心。如果需要加盖的邮件少,偶尔为之尚可,如果加盖的邮件数量多的话,还真的不建议去尝试盖这种邮戳。
鲤鱼传书的故事与鸿雁传书的故事应该是类似的,只不过传书的对象不同而已,但鲤鱼传书的传说出现的时间更早。“鲤鱼传书”并非凭空创造的文化符号,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载体,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最早在《古诗十九首》中,便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汉代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亦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将“鲤鱼”与“书信”紧密绑定。在古代,人们常将书信装入刻成鲤鱼形状的木函中传递,既因“鱼”与“余”谐音,暗含“吉祥有余”的美好寓意,更因鲤鱼“逆流而上”的习性,象征着书信跨越山海、不畏艰难的传递精神。
丝路起点主题邮局将“鲤鱼传书”引入邮政文化,绝非简单的符号借用,而是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当代转化。在邮局的视觉体系中,“鲤鱼”形象贯穿始终,主题邮戳的核心图案为“跃浪鲤鱼”,鱼身鳞片以线条勾勒出丝路商队的剪影,鱼尾缠绕丝绸纹样,既体现“鲤鱼传书”的古典意蕴,又融入“丝路”的核心元素。鲤鱼口中衔着书信,寓意“从大唐西市出发,让情谊随丝路远播”。就连邮局的纪念章、文创书签等衍生品,也以鲤鱼为核心元素,形成统一的文化视觉符号。
更重要的是,“鲤鱼传书”的意象为现代邮政注入了情感价值。在即时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书信早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其承载的“慢情感”,对文字的斟酌、对等待的期盼、对情谊的珍视,却成为稀缺的精神财富。丝路起点主题邮局鼓励游客“以鲤鱼为使,以书信为媒”,在书写中沉淀思绪,在邮寄中寄托牵挂。许多游客会在此写下给远方亲友的信,盖上“鲤鱼传书”邮戳,让书信带着大唐西市的文化印记与“鱼传尺素”的古典浪漫,跨越时空抵达收件人手中。这种“情感传递”的功能,让邮局超越了“物流节点”的属性,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文化的“精神驿站”。
“鲤鱼传书”之所以能跨越千年而不褪色,其核心在于它承载了中国人对“情感联结”的永恒追求,以及对“时空阻隔”的诗意反抗。在古代社会,“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遥远,更是情感传递的巨大障碍,一封家书从江南传至塞北,可能需要历经数月的风霜,甚至因路途艰险而石沉大海。一场战乱、一次迁徙,往往意味着亲友间的音信断绝,“生死两茫茫”的悲剧时有发生。而“鲤鱼传书”的意象,恰为古人提供了一种突破这种阻隔的“精神方案”,他们相信,只要将思念写入书信,托付给“善游”的鲤鱼,这份情感便能跨越山川、穿越寒暑,抵达思念之人的手中。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诗意想象,正是中国人“重情重义”文化品格的体现。
如果说“鲤鱼传书”是主题邮局的文化灵魂,那么“四色套盖彩色邮戳”便是其最具辨识度的技术亮点与艺术载体。传统邮政邮戳多为单色(黑色、红色为主),图案简洁,功能以标注寄递信息(日期、地点)为主;而丝路起点主题邮局的“四色套盖邮戳”,则突破了传统邮戳的技术边界与功能定位,将“色彩艺术”“丝路文化”与“邮政技术”三者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文化邮戳”。
更重要的是,“鲤鱼传书”所承载的“情感联结”与“诚信坚守”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即时通讯工具虽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却也让情感的表达变得愈发碎片化、表面化;而“鲤鱼传书”所代表的“慢下来的思念”——那种将情感细细斟酌、写入文字,再托付给“信使”的郑重与真诚,恰是当代人所缺失的。它提醒我们,情感的传递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温度;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不仅需要信息的交换,更需要“诚信”与“坚守”的支撑。无论身处何方、相隔多久,只要提及“鲤鱼传书”,便能唤起人们对“远方”与“思念”的共同认知。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与唐代国际贸易的核心枢纽,大唐西市承载着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厚重历史记忆。千年前,这里胡商云集、驼铃悠扬,丝绸、瓷器、香料在此汇聚流转,成为中华文明向外传播、世界文化向内辐射的“活态博物馆”。在历史与当代的交汇点上,丝路起点主题邮局的设立,不仅为这片文化沃土注入了现代邮政的活力,更以“鲤鱼传书”为文化意象、“四色套盖彩色邮戳”为技术载体,构建起一座连接古今、传递情感的文化桥梁,让丝路精神在书信往来中焕发新生。
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当代“活”起来,答案或许就藏在丝路起点主题邮局的实践中,不是将历史封存于博物馆的玻璃柜中,而是将其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传递的文化体验——让游客在书写书信时感受“鱼传尺素”的浪漫,在加盖邮戳时读懂丝路的色彩,在寄递过程中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从千年前西市的驿卒策马传书,到今天游客盖着四色邮戳寄送明信片,变的是传递的技术与形式,不变的是“跨越山海、连接情谊”的丝路精神。
感谢剑波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在邮戳中重温“鲤鱼传书”的故事。

大唐西市的鲤鱼传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沧州最美古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