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的收获

标签:
邮展制作提高培训班集邮专家点评邮集《河北集邮》签名杂谈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5412)培训班的收获
为了提高河北省邮集编组制作的水平,今年7月15日、16日,省邮协在石家庄举办了一期“邮展制作提高培训班”,邀请了国内各邮集类别的专家来冀讲课,每位专家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兼顾编组邮集和邮集评审,为河北的集邮者传经送宝。受市邮协的指派,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与来自全省各市的80余位集邮骨干,一起聆听了专家们的授课,感觉本次培训的收获,比以往都大。因为专家们讲授的都是满满的干货,就看听课者自己能吸收多少了。
根据根据当前集邮形势,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邮集的前言页,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足以看到前言页在整部展品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变化从前几年的国展、以及各个单项展对展品前言页的要求就看出来了。去年的河北省展中,参展的很多展品已经在向当下的标准看齐了。但也有作者还在延续过去的编组思路,还没有意识到当前新的变化,这样的邮集在展览中是得不到高分的。所以,想要跟得上当前的形势,就要不断学习,学习当前最新的组集方式。
本次的提高班培训,常秘是动了很大的心思了,从邀请讲课的专家天团就能看得出来,擅长专题集邮编组、评审的FIP国际邮展评审员王志刚会士,国内极限集邮的专家梅海涛会士,多次担任国展专家组成员、邮政历史类大奖获得者左明先生,FIAP国际邮展评审员、传统集邮专家李宏会士,FIP国际邮展评审员、多次担任国展评审组长的焦晓光会士,为河北的集邮者实实在在讲述了当前邮集的最新要求和编写方法。这次培训也是我所经历的集邮培训班中,最会利用时间的培训班,白天全天授课,利用晚上的时间点评邮集,感觉邮集点评比授课更精彩。
之所以有此感觉,是因为对于邮集全新的编组方式最透彻的一次了解。因为我编组邮政用品和邮政历史类的邮集,着重聆听了李宏和左明两位专家的邮集点评,两位先生从邮政历史集邮和传统集邮的角度,对展品素材进行逐一分析,说明文字如何注解,重要素材怎样说明等等,不但要在前言中有介绍,还要把展出素材的背景研究透彻,要让评审员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最有利于邮集获得高分的证据。虽然我没有编组过传统类邮集,但集邮的各个类别是相通的,只要认真揣摩评审规则,可谓一通百通。
上周二,牛会长在微信上传给我一幅图片,原来是他撰写的参加本次邮展培训班的个人心得,即将刊登在新出刊的《河北集邮》第八期上。培训的时候,为牛会长拍了一幅照片,用来的报纸上做插图。不过我关注的不是照片,而是牛会长写下的文字。看着牛会长笔下的“培训心得”,思绪仿佛又回到7月的石家庄,课上聆听专家的竞猜讲授,课后与张万国、郭秀宝、李建辉,以及唐秋涛、王佩明、韩春景等前辈的交流,交换着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培训班开始之前,见到了交往很久的孔秀海先生,互寄了很多年,只见过有数的几面,上一次见面还是去年在西柏坡。秀海先生赠我一枚明信片,上面有五位授课专家的签名。本想着收藏,不料秀海先生说,你自己写地址吧,午休的时候去邮局寄出,省你跑一趟了。这个是天上掉下个大元宝。于是填了自己的收件地址,由秀海先生代寄了。从省城回来之后,一直挂念着这枚明信片,因为这五位专家中我只有焦晓光会士的签名封,还有左明先生寄给我的实寄封和明信片,其余诸位的还真没有。
经过了提心吊胆的等待,在从石家庄返程后的第二天收到了这枚宝贵的明信片,再次感谢秀海先生的无私支援。于是此次的集邮培训班上,除了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也得到了五位专家联袂的签名实寄明信片。充实的两个白天的培训,精彩的两个晚上的点评,至少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也感谢常秘的精心安排,和邀请来的业界精英。回来这段时间,一直在反复修改我的邮集前言页,顺便又翻阅了一遍张恺升先生《中国邮戳目录》和孙君毅先生的《清代邮戳志》,买了一套《新编中国邮政通史》和《天津邮政史料》。经过秀宝老师的练习,又购进了一枚干支戳实寄封,可以考虑时间定位在大清邮政了。
前一篇:新世纪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后一篇:有个新词叫“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