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对话之鲁迅与狄更斯

(2025-08-27 08:09:10)
标签:

大师对话

鲁迅与狄更斯

《越邮》明信片报

杂谈

分类: 闻锺记邮
大师对话之鲁迅与狄更斯
邢台遇见书房

聞鍾記郵(5406)大师对话之鲁迅与狄更斯
昨天在抖音平台看到一则消息,说是绍兴“鲁迅故里”的鲁迅画像被游客投诉,这就是典型的“圣母婊,”是游客“耍流氓”行为。你不能拿着21世纪的眼光去看待百年前的事物。照此游客的想法,丘吉尔、斯大林、贺龙不能拿烟斗,教员、邓爷爷不能拿香烟,这些都是污染环境的行为,都是会教坏青少年的。依此想法,共和国早期发行的邮票就是一种“教唆”,因为很多邮票上都有拿香烟的动作。许多的历史书、教科书、文献上的插图都不能示人,很多的影视底片都应该销毁,因为这里面都有吸烟的画面。说句不中听的话,投诉鲁迅先生的行为就是一种饭吃得太饱了的行为,真该替袁爷爷踹她两脚,这种人的头脑这的坏掉了。
说到了鲁迅先生,那可是世界公认的大文豪,教员喻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当今人们见到的鲁迅的形象,就应该是鲁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能因为一时的犬吠而去自毁长城。那照这样的话,中国的国防从何而来?中国的航母从何而来?护卫中国安全的国之重器从何而来?按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思想也应该随之提升,但不知为什么当下的无脑人怎么这么多?靠着跪舔,靠着无脑的想象,国家如何前进?
说到了鲁迅先生,就会想起来自“鲁迅故里”绍兴的谢冰冰先生。他用丰富的集邮知识在积极推介着绍兴,让更多的人都知道绍兴的名人鲁迅先生。把自己爱好,与整个城市的旅发宣传融合在一起,用集邮的方式宣传鲁迅,宣传鲁迅的作品,宣传鲁迅的思想,这是一种爱家乡的行为,值得点赞。7月20日,谢先生从鲁迅故里邮局寄给我一枚明信片,这是一枚别致的明信片。之所以说是别致,因为那是一枚以明信片为载体的小型报纸,俗称的“明信片报”,作为《绍兴邮史》副刊的明信片报,还有一个别致的名字——《越邮》。到今年7月已经连续出刊36期了。本期的主打,依然是“大师的对话”系列,这一次是鲁迅与狄更斯。
鲁迅先生自不必说,开启了中国白话文的新篇章。狄更斯也是鲁迅先生敬佩的外国文学家,他在小说《阿Q正传》中,就曾致敬过这位大作家,称之为英国的大文豪。此后在自己的5篇文章中提到了狄更斯,高度赞赏了狄更斯的文学才华,并认为应该多翻译他的文学作品。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很多中国读者耳熟能详。这些作品主要聚焦了底层小人物的苦难命运,深刻揭露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童工剥削、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贯穿着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
正是大师们的惺惺相惜,才促成了今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一场大师对话“鲁迅与狄更斯”。中英两国的文化学者、两位大文豪的后人齐聚一堂,在鲁迅的故乡,探讨鲁迅与狄更斯的创作理念、思想精髓,以文学为凭,重温两位大师的文学作品,探寻跨越时空的文化价值。两位大师虽然未曾谋面,却以文字为桥梁,跨越了时空的藩篱,比起那些无中生有,只凭臆想就妄断的无脑人,这才是文学应该有的样子。向大师致敬,虽然他们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他们的作品永远光照后世。
两位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各自的文学作品,犹如常青树,无时无刻不在绽放着自己的光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阅读,去思考,去学习。经典就是经典,那是经历了时间的淬火。作为各自国家的文坛巨匠,国家名片中怎能少的了他们的身影呢,于是他们的肖像和作品,出现在邮票上,也是理所应当的。最近一次在邮票上见到鲁迅先生是去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家》纪念邮票,与鲁迅先生一同出现在邮票上的,还有他的作品《呐喊》《野草》。都知道先生的头衔有很多,他的书法造诣也是独树一帜,先生手书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多次出现在邮票上。
端详着明信片上的“大师对话”,虽然两位从未谋面,但他们的作品去穿越了时空,尤其是今年也是狄更斯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而鲁迅先生也不止一次提到了狄更斯,这就是大师们各自的魅力。就在这枚明信片上,又发现了一枚“我的春天不限主题”的文化日戳,还用来销邮资,而“鲁迅故里”的邮戳该到了明信片的空白处。感谢小谢先生的得意之作,至少有让我收到了一枚别样的邮戳,这枚邮戳是“浙江非遗主题邮局”在使用,如果推测不错的话,这个非遗主题邮局与鲁迅故里邮局应该在一起吧。
再回到这两天的话题,当今的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只看到了先生手中的烟,却看不到先生手中的笔。这是社会的悲哀,是不学无术者的悲哀。记得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就有“别人欣赏孔雀开屏,他们却专门看腚”,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另外鲁迅先生虽然嗜烟,但他的后人或是不吸烟,或是戒烟成功,先生的烟连自己的后人都影响不了,谈何影响别人呢?

大师对话之鲁迅与狄更斯

大师对话之鲁迅与狄更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