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祖国写进孩子们的心里

(2025-07-09 07:36:11)
标签:

洛阳

2025年校园文化艺术节

专题集邮展览

邮票

河洛文化

分类: 闻锺记邮
把祖国写进孩子们的心里
邢台古城·北长街

聞鍾記郵(5357)把祖国写进孩子们的心里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再过2个多月即将迎来一次大阅兵,那是为了纪念中国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这又是一次在全民范围中举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机会。虽然现在各种教育的形式非常丰富,但我还是喜欢用集邮的思维方式去着手。在不知不觉的日子中,发现了很多城市的很多人,都会选择与我一样的思维,因为大家都是集邮者,自然会把“邮票”放在了首选。就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洛阳邮政配合2025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了“我爱祖国,走进河洛”专题集邮展览。
洛阳,这座因洛水而兴的城市,自夏商以降,便以“天下之中”的姿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进。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了中国邮政历年发行的洛阳题材邮票及特色邮品,构建起一部立体的河洛文化百科全书。而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空中,洛阳以其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底蕴,始终是河洛文化的核心承载者。就在2025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之际,“我爱祖国 走近河洛”专题集邮展览盛大开幕,展览以邮票为载体,将千年河洛文明与新时代爱国情怀深度融合,为广大师生呈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邮票真的是个好东西,在通信领域是邮资凭证,在文化领域是小型百科全书,只有想不到,没有邮票不能反映的。就在刚刚发行的《中国古代书法——篆书(二)》特种邮票的小型张上,何尊有“宅兹中国”的铭文,这是首次出现“中国”一词,成为中华文明早期国家形态的实证。《黄河》特种邮票第八枚“山揽河洛”,画面中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壮阔景象,恰似河洛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象征。《成语典故》系列邮票上“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源自洛阳。还有《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嵩山》《嵩阳书院》《登封古观星台》等邮票更是展示了洛阳的悠久辉煌的文化。
集邮文化进校园,邀请集邮专家和文化学者组成讲师团,深入全市中小学开展“邮票上的河洛文化”专题讲座,用邮票讲述洛阳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应该就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了。当然在在推进集邮文化活动的同时,融合了河洛剪纸、洛阳宫灯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这种“邮票+非遗”的组合,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青少年群体。洛阳邮政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学校参与、社会协同”的文化共建模式。
在网络化普及的今天,集邮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也通过创新实践焕发新生,“线下观展+线上收藏”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关注。对于青少年而言,集邮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展览现场设立的“小小讲解员”培训基地,已选拔出50名中小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他们通过专业培训,将河洛文化故事转化为同龄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在讲解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通过讲解邮票,更加理解了‘忠厚传家久’的含义,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到大运河的漕运号子,从龙门石窟的佛音缭绕到牡丹花城的盛世华章,洛阳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本次“我爱祖国走近河洛”专题集邮展览,正是通过邮票这一独特媒介,将历史记忆转化为文化认同,将地域特色升华为国家叙事。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河洛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感谢刘炎斌先生寄给我的明信片,也体会到一戳一片总关情。把祖国写进孩子们的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