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远的麻栗坡

(2025-06-10 09:32:47)
标签:

麻栗坡

船头

邮戳

老山精神

麻栗坡烈士陵园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5328)遥远的麻栗坡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南疆的枪炮声让麻栗坡成为真正的前线,国内的很多军人义无反顾,提枪驰骋在战场上,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宁,浴血奋战,十年轮战,为祖国打出了40年的和平与安宁。正是那段时间,让我记住了“麻栗坡”,远在边境的一座城市。那些年在邮电支局工作,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几封寄往云南的信件,地址都是麻栗坡。于是这个地方也就引起了我的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怎么总有寄往这里的信件?
出于保密工作的原因,这种好奇的念头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那个时期很多同事,尤其是一些女同事,上班的时候坚守岗位,偶尔有走神的时候。因为我的年岁小,他们之间的很多事情都不会跟我谈。当时跟我对班的同事总会隔三差五收到信件,她也是经常往外寄信,当然都是贴邮票的,而收到的信封上是没有邮票的,只有一个红色的三角戳,喜欢上集邮之后才知道那是“军人免资”邮戳,信件的收件地址与寄出地址都是麻栗坡。我的很多同事都是军嫂,他们的亲人都在边境。多年之后才知道,出于保密的需要,所有的两地书都会通过麻栗坡。
随着边疆战事的结束,麻栗坡这个地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伴随着的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每逢到了一定的节点,总能刷到有关南疆自卫反击战、祭奠烈士、当年军人回忆战事的短视频,而很多的短视频中都会提到一个地名——麻栗坡。这就让那个遥远的城市又回到了我的视线中。今年的5月20日,昆明刘老师从麻栗坡寄给我一枚明信片,邮戳上是云南麻栗坡·船头。这个位于麻栗坡天保镇船头村的邮局,见证了战争与和平。作为中越边境的重要通信枢纽,这里曾是前线将士与后方亲人联系的唯一通道,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战士们的思念与牵挂,每一枚邮戳都印记着战争的残酷与温情。
船头邮局承担着极其艰巨的通信任务,前线战士们在猫耳洞中写下的家书,通过这里传递到千里之外的亲人手中。一枚小小的邮戳,不仅是邮件的凭证,更是战士们对家国的深情寄托。许多信件上都留有血迹和弹痕,那是邮递员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印记。麻栗坡的邮戳不仅记录了邮件的流转,更记录了战士们的英勇与牺牲。“船头”字样和战时标记,成为了那段历史的特殊见证。这些如今,这些珍贵的邮戳成为一种难忘的记忆。邮路的畅通离不开邮递员的无私奉献。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雷区和炮火中往返于前线与后方之间。有的邮递员为了保护邮件,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用双脚丈量着战火纷飞的土地,用信念守护着这条“生命线”。
麻栗坡所在的西南边陲,这里的每一寸土壤都浸染着历史的厚重,每一道山梁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从老山战役的硝烟到船头邮局的烽火邮路,从麻栗坡烈士陵园的肃穆丰碑到今日和平安宁的边疆景象,这片土地见证了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交响,书写着家国情怀的壮丽诗篇。伴随着边境战事的吃紧,麻栗坡的老山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核心战场。这座海拔1422.2米的山峰,因其居高临下的战略位置,成为双方必争之地。中国军队发起老山收复战,万炮齐发的轰鸣声中,老山主峰在硝烟中颤抖。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都不会忘记那种火炮轰鸣、万炮齐发的场景。
这场持续十年的战争,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据统计,在老山轮战期间,我军伤亡数千人,其中不乏年仅十六七岁的少年战士。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为改革开放赢得了宝贵的和平环境。在麻栗坡县城北郊的磨山之上,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庄严肃穆的陵园——麻栗坡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1979年至1989年间对越作战牺牲的960名烈士,每到清明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参战老兵和烈士家属纷纷来到这里,敬献鲜花,缅怀先烈,陵园中的每一座墓碑都诉说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硝烟散尽,麻栗坡这片曾经的战场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下,边疆人民正以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天保口岸,这座中越边境的重要通道,如今已成为贸易繁荣的枢纽。每天,数百辆卡车满载着货物穿梭于两国之间,榴莲、茶叶等特色商品通过这里走向世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麻栗坡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易地搬迁点的居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通过种植砂仁、茶叶和在扶贫车间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茶产业更是在多方面的帮扶下走向国际舞台。
站在老山之巅,俯瞰麻栗坡的壮丽山河,仿佛看到了当年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听到了船头邮局那清脆的邮戳声。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英雄的精神永远长存。麻栗坡烈士陵园的丰碑,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礼赞。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唯有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麻栗坡人继续传承和弘扬“老山精神”,在烈士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遥远的麻栗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