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闻锺集邮
闻锺集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194
  • 关注人气:5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良与皇粮

(2025-05-31 17:49:55)
标签:

黄良

邮戳

长安

城市文化

古都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5318)黄良与皇粮
收到了范老师从黄良寄给我明信片,总觉得这里面有故事,因为集邮人都是有故事的,范老师也是。有时候生活在大城市或者有故事的城市,是一种幸运或者说是一种幸福,尤其是喜欢集邮的人,无论是收到,或者寄出的各种封封片片,都会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只不过集邮的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范老师在西安,那可是有着十三朝古都荣耀的城市。
时不时会收到范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或者实寄封,从封片上的邮戳中,去了解一座城市,或许这就是集邮者的快乐之一吧。西安在过去又称为长安,这里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平添了很多故事与乐趣。细数中国的城市,历史久远的城市中,绝对会有长安这座城市。长安南部的黄良宛如一颗镶嵌在终南山麓的明珠,静静诉说着千年的历史变迁。
黄良之名,源自隋文帝时期设立的“皇粮仓”,据《长孙评传》记载,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工部尚书长孙平在此首创义仓制度,因粮仓位于皇畿之地,故称“皇粮仓”,后演变为“黄良”。这一名称的演变不仅是语音的转化,更折射出此地作为国家粮食储备枢纽的重要地位。黄良的历史地位在交通与商贸领域尤为突出,作为古代子午道的重要节点,这里曾是连接南北的交通命脉。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的刘邦经子午道入汉中,三国时期魏延提出的“异道奇袭”计策,均与黄良所在的子午道密切相关。唐代时,黄良更是杨贵妃荔枝贡道的必经之地,荔枝经此道送达长安时仍“色味不变”,因此子午道又被称为“荔枝道”。于是就为后世留下了“妃子笑”的荔枝品种,因为这是杨美人喜欢的。这种交通优势使得黄良在唐、宋时期成为商贾云集的重镇,店铺林立,贸易繁荣。 
除了交通与商贸,黄良的文化底蕴同样深厚。隋唐时期建造的温国寺(原名实际寺)曾是佛教译经的重要场所,怀素、善导等高僧在此译经弘法,寺内现存的明代铁狮、清代碑刻等文物,见证了黄良作为宗教文化中心的辉煌。此外,黄良镇的“黄泉路”“立元村古门楼”等文化符号,以及当地流传的“见子河”传说,进一步丰富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内涵。
2007年长安区行政区划调整后,黄良镇改为街道,黄良邮局成立于2017年,不仅承担着信件、包裹寄递等基础邮政业务,还提供金融服务、电商物流等多元化服务,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关注的是,黄良邮局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快递业冲击与传统邮政转型的双重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邮局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与当地“薹韭之乡”的农业特色结合,推出农产品寄递绿色通道,助力乡村振兴。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黄良特色的纪念邮品,以温国寺、子午道为主题的明信片,吸引了很多集邮爱好者的关注。
对于集邮爱好者而言,黄良邮戳的收藏价值更在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随着集邮文化的普及,黄良邮戳作为长安区邮政体系的一部分,其在区域邮品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黄良,这片承载着皇粮记忆与古道遗风的土地,其邮局与邮戳不仅是邮政服务的基础设施,更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方寸之间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黄良的历史、文化与生活。在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黄良邮政文化的价值,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其现代转型路径,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黄良与皇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