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扬州里的北湖湿地

标签:
扬州北湖湿地烟雨唱扬州邮资机宣传戳公道镇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5316)烟雨扬州里的北湖湿地
北湖湿地在扬州,,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水乡泽国,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核心节点,2022年5月正式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标志着其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成就。今年4月28日,扬州邮政专门为北湖湿地启用发行了一枚邮资机宣传戳,主图案就是北湖的俯瞰图。在邮戳启用当天,姚书记给我寄来了一枚实寄封,使用了“扬州揽胜”普资封,在普资封左侧打印了这枚邮资机宣传戳,面值为3元。
北湖湿地位于邗江区公道、杨寿、方巷三镇交界处,涵盖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通过系统实施退渔还湖、水系连通、植被重建等工程,北湖湿地的自然湿地面积不断提升,水质常年维持在类标准,部分指标可达类。多样的湿地生境吸引了131种鸟类在此栖息,成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北湖湿地的生态修复工程被列为“江苏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为全国同类湿地保护提供了示范。通过构建数字孪生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文、大气、生物多样性等数据,北湖湿地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北湖湿地所在的公道镇,是一座浸润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千年古镇。明清时期,北湖“绵亘百余里,萃三十六湖之澎湃”,成为文人雅士隐居治学的理想之地。扬州学派代表人物焦循、阮元等皆在此留下足迹,形成了独特的“北湖文化”。焦循所著《北湖小志》详细记载了北湖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成为研究古代湿地生态的重要文献。阮元晚年归隐北湖,在“湖光山色阮公楼”留下了“晓日红满湖,行人各来去”的诗句。北湖文苑作为湿地的人文核心,重建了“寻莲社”“竹林茶隐”等历史场景,再现了“十顷湖光碧,诗人寄此居”的水乡雅韵。
公道镇不仅是文化高地,更是水利文明的见证者。历史上的北湖作为运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蓄水源、灌溉农田的功能,被誉为扬州的“碳库”。如今,依托北湖湿地的生态优势,公道镇正以“湿地+文化”“湿地+旅游”的模式,打造高端服务业经济圈,推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说到了公道镇不能不提姚正根先生,当年认识姚先生的时候,他正担任公道镇的书记。第八届邮文化节期间,经许明川先生穿线,有幸结识了姚书记(过程很有故事性,此前已经有专门的博文,不再赘述)。
随着对生态旅游的愈发重视,北湖湿地的生态与人文价值也就显得很重要了。2024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北湖湿地被纳入“春江花月,诗意扬州”诗词文化旅游线,与瘦西湖、瓜洲古渡等共同构成扬州文化旅游的黄金线路,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影响力,今年又通过邮政文化载体得到了广泛传播。北湖湿地邮资机宣传戳的发行启用,再加上扬州邮政近年来推出的《运河十二景》系列邮资机戳,将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纳入统一叙事框架。北湖湿地作为运河生态体系的重要节点,其保护成果与运河文化的整体形象相得益彰。
说到扬州,总忘不了“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千古名句在北湖湿地也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每年春季,北湖湿地化身诗意画卷:柳湖景区碧波荡漾,万株垂柳随风摇曳;临湖草岗上,巨型风筝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观鸟阁中,摄影爱好者捕捉着白鹭翔集的灵动瞬间。作为“烟花三月”节庆的重要活动载体,北湖湿地近年来举办了风筝大会、非遗文化节、自然生活节等特色活动,游客直观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的交融。这里春季花海、候鸟迁徙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踏青寻幽,成为扬州春季旅游的新热点。
随着北湖湿地二期生态修复工程的启动,其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廊道的功能将进一步强化。通过扩大湿地面积、优化水系结构,北湖湿地将为保障区域水安全、生物多样性作出更大贡献。与此同时,北湖湿地正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力争在全球湿地保护领域发出“扬州声音”。扬州北湖湿地,这座从历史典籍中“复活”的生态明珠,正以其独特的湿地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发展模式,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