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邯郸有点火

标签:
邯郸武陵丛台邯郸道城市文化赵文化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5304)最近邯郸有点火
这两天的邯郸有点火,前天晚上无意中点开了抖音,知道了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在邯郸。自从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停了蒙教授的讲座之后,被蒙教授渊博的知识所折服,此后在许多文化类节目中总少不了蒙教授的身影。此次蒙教授的邯郸行,一路行走,将邯郸的文化景点尽数走到,一处一个故事,满满的中华文化,也让更多的人再一次了解邯郸悠久的历史。
说来邢台邯郸两地相隔50公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曾合并过,同为赵文化的延续,但两座城市却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邢台是先商故都,华北最早的城市,有着3500多年的建城史,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说到邯郸,这是一个3000年不曾改名的城市,赵国都城,成语之乡,在战国时代出尽风头的城市,后世有很多政权都把都城建在了邯郸。邺城、大名在某些时段还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如今在邯郸市区,最直接能看到的且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当属武灵丛台。4月18日邯郸的同事寄给我一枚明信片,盖销补资邮票的,就是“赵武灵从台”。看到了邮戳上的日期,很是感慨,那一次大规模的佳邮颁奖活动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那一年就住在邯郸宾馆,对面是邯郸博物馆,向北走不远就是丛台公园。活动主场就在博物馆广场。前两年邯郸博物馆已经搬迁到了新馆了,2023年在邯郸博物馆新馆举办了全国首届新概概念邮展,已经走到了新馆,因为时间的原因,没能进去,留下几许遗憾。
明信片上还加盖一枚“邯郸道”纪念章,而此次蒙曼教授的邯郸之行,就在邯郸道上走了一走,还发出了感叹,因为邯郸道上有学步桥。当年这里的“赵女”可是赵国靓丽的风景,不然怎么会有外乡人的“邯郸学步”呢?2010年我也曾走在“邯郸道”上,只不过那时候这里还不叫这个名字。“邯郸道”是今年年初正式开街的,位于陵西大街东侧,南起和平路,北到学步桥,回车巷、邯郸行宫、邯山书院这个文化街区中,这也是邯郸重点打造的文旅新地标。
就在春节前后,每当在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的平台上刷到有关邯郸的视频的时候,很多就是有关邯郸道的。这条街长不过2.1公里,却为当地百姓们提供了夜生活的休闲区,为了带动假日经济,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大型跨街观光桥,在行走古城的文旅活动中,慢慢体会这座3000年的历史沉淀,体会战国赵文化、大汉都市商业文化,明清古城文化。
其实邯郸还是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博物馆自不必说,武陵丛台就屹立在那里。在邯郸的峰峰区,有一座响堂山石窟,这可是南北朝时期的产物。用蒙教授的话,这座石窟是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的皇家石窟,这里有中华第一刻经的刻经洞,北响堂石窟,河朔第一古刹常乐寺。2001年李明先生到邢台举办集邮讲座,结束之后前往邯郸,有幸陪着李先生和冯庆斌先生到响堂山,看到了刻经洞中的《金刚经》石刻,抚摸着千年之前的那些文字,虽读不懂,但是觉得很美,这大概就是汉字之美吧,难怪蒙曼教授在看到了这些北朝文字的时候,连连惊呼。
如今的人们提到邺城会显得是那样的陌生,当年曹魏政权的都城就在邺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陈思王的《登台赋》?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西门豹?杜牧之笔下的“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是那段历史的反映。如今邺城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许多的传说与故事。这个古城在西晋的时候为了避讳司马邺,干脆将邺城改为了临漳,但不影响这里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