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劳的蒙古马精神

标签:
蒙古马精神锡林郭勒临时邮戳那达慕内蒙古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5297)吃苦耐劳的蒙古马精神
在祖国北疆的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锡林郭勒盟以其雄浑的自然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璀璨明珠。这片土地上,蒙古马、那达慕大会与蒙古马精神相互交织,共同构筑起草原文化的精神高地。近年来,随着蒙古马精神主题邮局的设立与临时邮戳的推出,锡林郭勒盟正以创新方式传承与传播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让世界感受草原文明的时代魅力。
今年的国际劳动节,内蒙古杜占军老师寄给我一枚实寄封,使用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邮资图的普资封加印,销邮资的邮戳是一枚临时邮戳,这家临时邮局有一个很有地域色彩的名字,“蒙古马精神”主题邮局。其实这家邮局早在2019年就成立了,这也是全国首家以马文化为主的主题邮局。都知道内蒙古自治区是畜牧业也大省,也曾看多很多反映牧民生活的一是作品,诸如《草原女民兵》《草原英雄小姐妹》,还有舞蹈《万马奔腾》等等。
不熟悉草原的,很难想象过去那种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北朝民歌中也有《敕勒川》一直唱到了今天。还记得八、九十年代的电影《牧马人》吧?虽然没有特指是内蒙古,但也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牧民的生活。很荣幸通过集邮结识了几位内蒙古自治区的朋友,尽管身处不同的城市,每每见到带有内蒙古的邮戳,总会想去那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内蒙古自治区有一级组织称作“盟”,就像邮戳上的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拥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素有“天堂草原”之美誉。这里不仅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之一,更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地带。从远古的岩画遗迹到现代的生态牧场,锡林郭勒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承载着草原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未来希望。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锡林郭勒盟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举办那达慕大会、蒙古马超级联赛等活动,将传统游牧文化转化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草原上不缺的是马,蒙古族同胞又被称作马背上的民族,足以显示这个民族与马的亲密联系,连这个民族独有的乐器也被称作马头琴。于是在草原上的那种精神头被赋予具象化的表达,这就是蒙古马精神。蒙古马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其生存史与蒙古族的发展史紧密相连。这种体型矮小却生命力顽强的马种,在零下40的严寒中仍能自由驰骋,在戈壁沙地间如履平地,被誉为“草原上的精灵”。蒙古马不仅是蒙古族的交通工具与生产伙伴,更以其“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特质,成为草原民族精神的象征。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蒙古马精神”,将其定义为“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蒙古马的生理特性上,更融入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承。蒙古马的文化价值远不止于此。从成吉思汗陵供奉的“温都根查干”白神马,到蒙古族民间流传的“马奶节”“赛马节”,马文化渗透在草原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锡林郭勒盟通过举办白马文化节、黑马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挖掘蒙古马的文化内涵,推动马产业从传统养殖向文旅融合转型。
草原上最隆重的年度草原文化盛典当属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盛会最初以“男儿三艺”(摔跤、射箭、赛马)为核心,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文体竞技、商贸交流、非遗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在锡盟,那达慕大会不仅是牧民的狂欢,更是展示蒙古马精神的重要平台。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第34届草原那达慕期间,600余匹蒙古马组成的马队震撼入场,百余名马头琴手共同演奏《万马奔腾》,生动诠释了“一往无前”的精神内涵。
作为文化传播的创新载体的蒙古马精神主题邮局,让邮政文化与草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新途径。为进一步弘扬蒙古马精神,锡林郭勒盟依托邮政设立了蒙古马精神主题邮局,将传统邮政服务与文化体验相结合。主题邮局以蒙古马为设计核心,从装修风格到文创产品均融入草原元素,如带有蒙古马图案的邮票、明信片、纪念封等,成为展示锡林郭勒文化的“流动窗口”。主题邮局的设立不仅是文化创新,更是经济赋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发马主题文创产品,锡林郭勒盟推动了旅游商品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2024年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0%,成为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时代背景下,锡林郭勒盟正以蒙古马精神为引领,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那达慕大会、主题邮局等平台,草原文化正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天下谁人不识君”。2024年,锡林郭勒盟成功举办“蒙古马精神”摄影作品展,120余幅作品通过光影艺术展现蒙古马与草原共生的壮美画卷,吸引了数万名观众。与此同时,锡林郭勒盟积极推动马产业升级,通过举办超级联赛、开发马主题旅游商品等方式,实现了从“马肉经济”向“马文化经济”的转型。2024年,全盟马存栏数达3万匹,马术乘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0%,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前一篇:传承与创新的“凤凰邮”
后一篇:把龙门文化镌刻在时光的邮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