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家庄邮戳里的邢台文物

(2025-04-29 10:23:39)
标签:

邢台博物馆

“耳为父癸”铭

兽首鋬兽面纹铜爵

石家庄邮政

邮资机宣传戳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5286)石家庄邮戳里的邢台文物
临近3月底的时候,石家庄勇武兄在微信上留言,3月20日寄给我一枚明信片,有惊喜。几天后收到了从石家庄邮电园邮局寄出来的明信片,原来石家庄邮政在20日推出了新的邮资机宣传戳了,而邮资机戳的主图怎么看都觉得面熟。随后勇武兄又有新的留言,邮戳上的图案熟悉吗?真的熟悉,那可是邢台博物馆馆藏的8件国家一级文物之一的“耳为父癸”铭兽首鋬兽面纹铜爵。去年为了设计邢台博物馆馆藏文物明信片,还专门到邢台博物馆去拍摄,其中就有这件铜爵。
没想到邢台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还没有出现在邢台的邮戳上,反倒是石家庄邮政捷足先登了。这件铜爵1992年在公园东街南小汪住宅工地出土,重790克,一足尖缺,腹部有一洞。这件文物为圜体高杯式,杯体扁长优美。杯壁较直,口沿流折之后有二菌形柱。兽首鋬,三刀形足较长。腹部饰雷纹地兽面纹,一柱外侧有铭文“耳为父癸”,故得名。在邢台博物馆的“精品”展厅里,一盏暖光温柔地笼罩着一件青铜器。它静立在玻璃展柜中,仿佛穿越了三千五百年的时光,将商代邢都的荣耀与温度娓娓道来。
这件名为“耳为父癸”铭兽首鋬兽面纹铜爵的国家一级文物,以其优雅的姿态和深邃的内涵,成为邢台历史文化的璀璨见证。铜爵通高22厘米,流尾长17.6厘米,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口沿流折处的两菌形柱,宛如一对小巧的皇冠,为整件器物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典雅。兽首鋬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兽首的双目圆睁,鼻翼翕张,仿佛在守护着杯中的琼浆玉液,将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完美融合。三刀形足修长挺拔,支撑起整个爵身,使其在静态中蕴含着动态的张力。腹部以雷纹为地,饰以兽面纹,纹饰线条粗犷而神秘,仿佛能感受到商代工匠在铸造时的虔诚与专注。
在一柱外侧,铸有“耳为父癸”四字铭文,虽历经千年风雨,仍清晰可辨。“父癸”二字,揭示了这件铜爵的用途——它是商代贵族“耳”为祭祀父亲“癸”而铸造的礼器。在商代,祭祀是国家大事,青铜器作为礼器,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连接人与神灵的纽带。“耳”通过这件铜爵,将对父亲的思念与敬意凝固在青铜之上,让后人得以窥见三千年前的家族温情与礼制文化。
邢台古称井、井方,是商代中期的重要都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商王祖乙曾迁都于此,史称“祖乙迁邢”。在邢台南小汪遗址出土的这件铜爵,正是商代邢都文明的实物见证。它的发现,不仅印证了文献中关于邢台作为商代都城的记载,更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触摸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商代,铜爵是贵族宴飨和祭祀时的重要酒器,只有身份最高贵的贵族才能使用。这件铜爵的主人“耳”,很可能是商代邢都的一位显赫贵族,他通过这件精美的礼器,彰显着家族的荣耀与地位,同时也承担着祭祀祖先、沟通神灵的神圣职责。
商代是中国青铜铸造技术的鼎盛时期,这件铜爵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采用分铸法,将兽首鋬与爵身分别铸造后再进行连接,展现了商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腹部的兽面纹以雷纹为地,线条流畅,立体感强,采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使纹饰更加生动逼真。雷纹象征着天威震慑,兽面纹寓意驱邪避祸,两者的结合不仅具有装饰性,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此外,铜爵的表面经过精心打磨,虽历经千年,仍能看到金属的光泽,体现了商代工匠对完美的追求。
在商代,酒文化与礼制紧密相连。铜爵作为酒礼器的代表,不仅是饮酒的器具,更是“明贵贱,别尊卑”的象征。贵族们在宴飨和祭祀时使用铜爵,通过严格的礼仪规范,强化等级制度,维护社会秩序。这件“耳为父癸”铭兽首鋬兽面纹铜爵,正是这种礼制文化的生动体现。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商代贵族的生活场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今,这件铜爵静静地陈列在邢台博物馆的“精品”展厅中,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博物馆通过精心的展陈设计,将铜爵与其他商代文物一同展示,让观众在参观中感受邢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博物馆还通过举办讲座、导览等教育活动,向公众介绍铜爵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站在这件铜爵面前,我们仿佛穿越了三千五百年的时光,与商代的工匠、贵族和祖先对话。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更是邢台历史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见证。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石家庄邮戳里的邢台文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