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的盘龙寺
标签:
晋宁风景日戳盘龙寺昆阳明信片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5154)晋宁的盘龙寺
前段时间昆明刘老师从郑和故里纪念寄给我一枚实寄封的同时,还寄给我一枚明信片,明信片上销邮资的是一枚“盘龙寺”风景日戳。这个盘龙寺可以说是昆明香火最盛的寺院之一,位于滇池东岸晋宁盘龙山,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这家寺院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在建寺600多年中,盘龙寺也是历尽大难,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晋宁发生8级地震,寺院建筑多数被毁。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部分建筑毁于兵乱。光绪五年(1879年)当地群众筹资重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陆续重修,使得这家古刹逐渐恢复往日面貌。
盘龙寺风景日戳上,是群山环抱间的寺院,彰显了这家寺院的古朴、庄重。明代是这家寺院的高光时刻,寺观数十座,佛像千余尊,整日香火鼎盛,暮鼓晨钟,诵经声不绝于耳。每年的八月初一,是盘龙寺的庙会。每逢此时,前来朝山拜佛、赶庙会的香客和游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吸引了周边昆明、玉溪、呈贡、昆阳等城市的人流。庙会的景象热闹程度是昆明附近任何一家庙会无法相提并论的。经过长时间不断的修缮,如今的盘龙寺阁楼高耸,古钟长鸣,碑铭林立,亭台楼榭各具特色,风格多变,古迹文物荟萃在此。
踏入寺门,檀香袅袅,梵音阵阵,千年的晨钟暮鼓回荡在每一寸空气里。寺内的建筑错落有致,殿堂庄严肃穆,佛像慈悲祥和,碑刻铭记着往昔的修葺与佛缘盛事,一砖一瓦皆诉说着悠悠往事。庭院中,苍松翠柏与奇花异卉相互映衬,或有清泉石上流,于静谧处添灵动之美,于喧嚣世守一方净土。坐落在晋宁盘龙山怀抱之中,古刹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在繁茂的林木间若隐若现。
当风景日戳落下,那清晰的印记定格了盘龙寺的庄重、晋宁、昆阳的烟火与滇池的浩渺。它是晋宁地域文化的象征,是时光长河中一个微小却深刻的注脚。它见证着信众的虔诚祈愿,游客的欣然到访,也见证着这片土地在岁月流转中不变的魅力与生生不息的力量,让盘龙寺的风姿随着每一次信件的传递,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播撒下文化传承与地域风情的种子。
前几天偶然在网上刷到了李维康、耿其昌、邓沐伟联袂演出的《二进宫》,其中徐彦昭有一句“臣难学汉马援大战昆阳”的唱词,这里的大战昆阳,就是指公元23年发生的昆阳之战,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过这里的昆阳不在云南,而是在河南。昆阳之战的时候,马援还没有追随刘秀。不过当年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领兵平过交趾的叛乱,到过广西、云南一带。不过在小说《东汉演义》中,刘秀、马援、严子陵等共同在昆阳作战。时至今日,历史也好、小说也罢,伏波将军“马革裹尸”的成语却更为后人熟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