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石寄出的明信片报

标签:
紫石海安邮戳海安文献集邮明信片报周忠东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5019)从紫石寄出的明信片报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海安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在海安的文化领域中,集邮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集邮结识了海安的周忠东先生,以前文献集邮会经常组织活动,也就能经常见到周忠东先生。不过伴随着文献集邮研究会的终止,估计以后见面的机会不会太多了。不过5月分收到了周忠东先生寄给我的一枚明信片,还是一枚明信片报。按下明信片报先不说,说一说明信片上销邮资的邮戳吧。
邮戳上的邮局名很有意思,竟然是“紫石”。而说到了“紫石”,这是一个承载着海安历史记忆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海安精神的象征。1942年1月23日爱国人士韩紫石在日伪的威逼下愤然离世,以身殉国。当年5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及地方各界代表、名流士绅在阜宁县为韩紫石先生举办追悼大会。1943年1月23日为了纪念韩紫石先生,苏中区决定以曲北、海北、李堡、海富4个区建立县级抗日民主政权“紫石县”,1948年3月7日紫石县改名为海安县。
这位韩紫石先生还有个名字叫韩国钧,他勤政为民,扶贫济困,支持抗日,报效桑梓的传奇经历,激励着后人,从他身上能感受到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坚毅的民族气节。紫石县更名之后,当地人民并没有忘记韩紫石先生,海安县中依然保留了一条紫石路,仿佛是一条时光的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它见证了海安的变迁与发展,如今的海安在2018年升格为县级市。紫石精神依然是激励全体海安人民建设家园,砥砺前行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而作为集邮者的我而言,更喜欢“紫石”邮戳。海安的邮戳,犹如岁月的印记,每一个邮戳都蕴含着一段故事,记录着邮件传递的轨迹和时光的流转。它们或清晰或模糊,或简洁或华丽,但无一不展现着海安邮政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从古老的手盖邮戳到现代化的机盖邮戳,从普通的日戳到纪念邮戳,每一个邮戳都是海安集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海安人民的情感和记忆。作为邮政服务重要标识的邮戳,在集邮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安文献集邮明信片报,则是海安集邮文化的创新之举。这枚明信片报的出现,首先应该感谢周忠东先生。它以明信片的形式,将集邮文献与艺术设计完美融合,为集邮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这份明信片报不仅展示了海安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集邮成果,还传递了集邮的乐趣和知识。它的出现,丰富了海安集邮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海安集邮文化的影响力。
海安文献集邮明信片报离不开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支持和参与。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为明信片报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离不开邮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明信片报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安的集邮文化将在紫石精神的引领下,以邮戳为见证,以海安文献集邮明信片报为载体,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期待海安集邮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海安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海安的紫石、邮戳和海安文献集邮明信片报,共同构成了海安集邮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它们是海安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集邮文化的瑰宝。让我们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海安的集邮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本期海安文献集邮明信片报
的内容主要是记录了该组织2023年的大事记,通过这份资料的整理,也让读者和集邮者了解了海安文献集邮研究会的发展轨迹。再次感谢周忠东先生!


前一篇:来自妈祖故乡的明信片
后一篇:电信日里说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