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的雕像安否?

标签:
胡服骑射风景日戳火车站邮资图邯郸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962)“胡服骑射”的雕像安否?
4月2日收到了邯郸同事寄给我的明信片,用“胡服骑射”风景日戳销了补资的邮票,旁边还加盖了一枚同题纪念章,从邯郸市人民路邮局寄出。看着风景日戳上熟悉的图案,不由的会想起邯郸火车站(老站)广场上矗立的雕像。每次坐火车到邯郸去,总会经过这座雕像。大概是去年年初的时候,再次走出邯郸火车站,一下愣了,原来记忆中的邯郸火车站变了,旧车站已经拆除,原址上建起一座新的火车站,车站前的广场又大了许多,不过那个熟悉的雕像不见了。
说到了“胡服骑射”,就会想起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一项改革。所谓的胡服,是指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战国时期的赵国流行宽袍大袖,并不适合征战。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赵国边境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当时看到胡人的服装都是窄衣短袖,并且善于在马上射箭。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摒弃了长袖宽衣的军服,改革战车,让兵士们学习胡人的装束与战术,使得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空前提高。
虽然改革不是一帆风顺,最初也受到了旧派贵族的不理解和阻挠,但终归是改革成功。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这项“胡服骑射”的政策是赵武灵王在赵国信都,也就是今天的邢台,与重臣肥义、将军楼缓在信宫商议了5天,得到了两位重臣的支持后,下令在全赵国推行。此举不但使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提升,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强国,也使得赵武灵王与秦始皇、汉武帝、宋武帝一起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取得胜利的人。对中原的服饰文化,也起到了改良发展的推动作用。
2002年,“胡服骑射”被搬上了普通邮资信封的邮资图,成为河北省第三个发行“城市名片”的城市。不过邮资图上的“胡服骑射”不是火车站广场上的那座雕塑,而是位于邯郸市东环路与邯临公路交叉口的大转盘处的雕像。如今火车站广场的雕塑迁到别处了,但愿能够原样保留。后来在问了邯郸的朋友之后,才知道火车站广场的“胡服骑射”雕像迁移到了赵苑公园。
前一篇:如东有个栟茶镇
后一篇:《繁花》演绎沪上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