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小雨交春半

标签:
春分历法邮资机宣传戳春季二十四节气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903)天将小雨交春半
作为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节气歌”的,而在四季轮回的二十四节气中,“四立”是季节转换的起点,“二分二至”则是每一个季节的中点。都是作为指导农事的重要节点。当时间的指针指向了3月20日的时候,迎来“二分二至”中的第一分“春分”。作为春天的中点,在节气的意义上,春天已经过半。就在春分这一天,上海邮政在伟业路邮局推出了一款邮资机宣传戳,主图除了“春分”的文字,还有一朵盛开的桃花。
春分的“分”是指一半,这一天是春季的一半,也就有了春分的称谓。看来古人对于专用名词的命名,是有着严格定义的。正因为春分节气这天昼夜持续时间几乎相等,各为12个小时,这天过后随着太阳未知的北移,开启了北半球的昼长夜短,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秋分。故而春分在古时被又称作“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关于春分,很多的中国古典典籍中都有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明史·历一》有“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从这些文献中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不但印证了中国古人的智慧,还为每一个节气制定了详细的定义和存在的意义。春分的意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天的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其二古代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由此想到了当下的“西史辨伪”中的西方历法,自1912年始,中国终止了传统的农历纪年,采用了西历纪年。1949年孩子后,依然延续了西历纪年的方式。但是在指导农事、农时上,一样在沿用中国传统的农历纪年。
自从汉朝初期,在全国统一颁行《太初历》开始,历朝历代对历法非常重视,古代的天文学家以“加差法”替代了“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确定闰月,历法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历朝历代颁行的历法,成为一种有章可循、相互印证的法则,在指导农事和纪年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反观当下的西历,犹如平地起惊雷,无古人古籍可参考,就像是东胜神州傲来国的石猴一样,突然就来到了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