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信片上忆故人

(2024-04-03 23:18:34)
标签:

郭润康纪念馆

丹阳

寒食

清明

明信片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898)明信片上忆故人
每年的四月初,总会有几天是伤感的。因为依照中国传统的纪年,此时正逢三月初,先上巳、再寒食、后清明,除了上巳时分有一些欢乐的感觉,寒食、清明都是春节之后的一个重要的祭祀的节日,主要是祭奠先祖,是一个家族的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如今的人们只知道有清明节,寒食节与上巳节直接被忽略了。其实现在的清明是“三节合一”了。因为去年有闰月的缘故,今年的节气不同程度第提前了几天,眼下虽然已经进入公历4月,但对于农历而言还在二月,于是感觉有些“乱”。这也是如今的人们不愿意使用农历纪年的一种原因吧,因为这种纪年的日期总是在变。其实无论是公历纪年,还是农历纪年,习惯就好。
明天就是清明节,每逢此时,除了思念自己的家人,还有一个人时常牵挂,这就是令我尊敬的郭润康先生。2017年3月29日百岁之龄的郭老仙逝,而在此之前的23日,与几位朋友刚刚与郭老见面,不曾想6天之后竟成永别,怎能不令人嘘唏。值得庆幸的,是我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三月的时候,都会去贵阳拜会老人家。只可惜这些美好的记忆定格在了2017年的春天。那一天全国集邮联老会长杨利民先生莅临河北调研,在邯郸召开座谈会,我有幸出席,会议开到一半,《集邮》杂志的主编刘劲先生、《中国集邮报》总编蔡旸先生不约而同低声问我郭老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我刚从贵阳回来。我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之后,两位先生很低沉的声音告诉我“郭老今天早上走了”。
如果说那一年我没有见到郭老也就罢了,这分别刚刚6天,总是不相信。但两位都是国内集邮媒体的当家人,他们的消息应该是准确的。只是心不甘,赶紧联系郭家二姐,这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一时间国内集邮界许多朋友齐聚贵阳,此后的很多消息也是遵义岑忠健先生告诉我的。因为我几次去贵阳,除了2015年的那次,其余都是忠健先生相陪。因为杨会长在河北调研,其中有一站要到邢台视察并听取汇报,分身乏术,只能遥望贵阳,隔空祝祷了。
那些年在郭老家,总喜欢在他的书房中待着,那满橱满柜的书,很多书上都留下岁月的包浆,这些书基本上都是与集邮有关。从这些书上,能看出这些是不是用来装点的,是老人家经常翻阅的。都知道郭老在集邮上的造诣很深,很多邮文视角独特,切中时弊,很多还有指导性作用,这对于初级的集邮者是有很大帮助的。书房中还有很多书信和邮件,那是与郭老交往的邮友间的故事。郭老也是一位有求必应的人,无论是题词、回信,都是亲力亲为,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让人敬重。在我见到郭老之前的很多年,每年在生肖邮票发行的时候,都会收到郭老寄给我的邮件,或封、或片,代表了郭老对一位集邮后辈的关爱。只可惜这种关怀之情也定格在了2017年的春天,那是最后一次收到郭老的信。
郭老是江苏丹阳人,人在外不忘家乡集邮事,尤其是在丹阳还活跃着一批喜欢集邮的人。有幸结识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其中汤军平出于对集邮的喜欢,和对家乡人的热爱,再加上对郭老的敬重,在丹阳创办了郭润康集邮资料馆,并在2014年3月24日正式开馆。2017年郭老仙逝之后更名为“郭润康纪念馆”。我也有幸两次参观了这个公益性的纪念馆,也见证了这个纪念馆跨越了“资料馆”和“纪念馆”的两个时期。在这家纪念馆中,还见到了我和几位朋友最后一次拜会郭老的照片,我们也是郭老生前接见的最后一批外地集邮者。
不知不觉汤馆长建立“郭润康纪念馆”走过了整整10年,期间纪念馆也经过不断地扩容、改建、调整,展陈日益丰富,这里收藏了与郭老有关的图书、报刊、书信、手稿、照片、题词等文献资料近万件。常年展出《郭润康集邮史料展》,设有“郭润康与中医药”“郭润康与丹阳”“郭润康与书信文化”三个专题展室。最难能可贵的是,汤军平馆长在纪念馆中专门辟出一个展厅,把郭老的书房整体搬迁到丹阳,按照1:1的比例,原样复制。相信很多去过郭老家中的朋友,对郭老的书房应该不陌生吧?
在汤馆长建立“郭润康纪念馆”10周年的时候,江苏省的很多朋友齐聚丹阳,为这家纪念馆庆生,同时也缅怀郭老,于是我也就得到了寄自丹阳的三枚明信片。丹阳束建德、汤军平联袂寄给我一枚明信片,扬州姚正根、许明川各寄给我一枚明信片。睹物思人,既感谢丹阳、扬州诸师友的厚爱,又感念汤馆长的执着,这也说明了汤馆长是一位热爱家乡的人。虽然明信片上加贴的邮票不尽相同,但3月24日的邮戳,铭记了汤馆长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弘扬郭老的集邮精神,倡导大众集邮的理念,用一处纪念馆,向世人介绍家乡人的事迹,是一种功德无量。
年年清明雨纷纷,寒食清明忆故人。有些人和事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忘,就像郭老,但凡与之相交的人都会有所收获,葛建亚会士在提到郭老的时候经常说“敬人之人恒敬之”,这句话出自《孟子》,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集邮者之间的交往准则,郭老就是这样做的。他的这种待人处事的方式,也会传递给与他交往的人,这里也包括我。明信片上忆故人

明信片上忆故人

明信片上忆故人

明信片上忆故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美中国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