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二月有点长

标签:
邮戳闰年历法邮资机宣传戳2月29日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888)今年的二月有点长
不知道有没有注意,今年的二月比去年多了一天?其实我也没有注意,每天的上班下班,关注的只有周一到周七,至于每天是几号反倒不太在意了。之所以发现今年的2月是29天,还是看到了两封邮件之后。其一是上周才收到的一封退回邮件,无意间瞟了一眼邮戳,这才知道今年的2月有29天。于是又翻了一下此前收到的邮件中,又发现了一枚明信片上,加盖的邮戳也是2月29日。
那封退回邮件上,加盖了一枚北京邮政的邮资机宣传戳,邮资机戳上的邮局名称有些长,是农业农村部北区邮局。对于当下许多特定的名词不好加以评判,总觉得大如今很多的名词就是“不好好说话”,习惯就好,农业、农村、农民不就是“三农”吗?中国的纪年、历法也是为农业服务的,但凡2月有29天的一定是闰年,这些都与历法、纪年有关,北京邮政的这枚邮资机宣传戳用的巧妙啊。
最有心的还是旭东兄,在闰年2月的最后一天,以一封邮件来记录下这个特别的一天。还有杭州的孙老师,也在2月29日这一天,用一枚邮戳,记录下这个四年一遇的日子。但凡2月出现了第29天,那就一定会在闰年出现。这也是要感谢中国的先贤们的聪明与智慧,因为中国从黄帝时期开始使用历法,作为指导农时、农事的依据,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指南,于是也就有了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种历法,这也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历法,称为古六历。
其后的太初历,首次引进了二十四节气,这是中国立法的第一次变革。之后又有乾象历(创立定朔算法)、元嘉历(创立调日法)、大明历(首次引入岁差法,这也是中国立法的第二次变革)、三纪历(首创用月食求算太阳位置的方法)、皇极历(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戊寅元历(首次颁行全国的历法,这也是中国立法的第三次变革)、统天历(有史以来最精确的回归年天数:365.2425天)、授时历(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这也是中国立法的第四次变革)、时宪历(废除平气,采用定气,这也是中国立法的第五次变革)等主要历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使用过三统历、四分历、景初历、玄始历、正光历、兴和历、天保历、天和历、大象历、开皇历、大业历、麟德历、大衍历、五纪历、符天历、正元历、宣明历、崇玄历、钦天历、调元历、应天历、乾元历、仪天历、崇天历、明天历、奉元历、观天历、占天历、纪元历、大明历、乙未历、统元历、乾道历、淳熙历、会元历、开禧历、淳祐历、会天历、成天历、天历、民国历、紫金历等历法,1949年之后开始与世界同步,使用现行公历纪年,同时也是用传统农历。
在这些或长或短的历法颁行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中国先贤哲人的智慧。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还发现自宋之后,频繁改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在历法使用上的严谨。只要发现有出入,马上调整修改,使得中国的立法始终领先于世界。近来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西史辨伪”的话题,这也显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因为国外的某些人总在指择中国的夏代,使得中国的专家学者不予余力在“自证历史”。纵观中国的历史,从古至今,很多历史的发展轨迹都是有据可查、有文献记载,反观国外的很多历史却是在糊里糊涂中,无法自圆其说。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更应该确立自信心。
尤其是中国的古人在历法制定与实际应用中,发现地球、月亮、太阳在各自的公转与自转中,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时间上的差距,引起历法的不准,于是采用了4年1闰的算法,把多出的时间加到了二月,于是这一年就会有366天。为了确保历法在运行中的准确性,历朝历代的天文学家保持了持久的观察,用精准的历法,记录下中国的时间轨迹,落下闳、刘洪、祖冲之、姜笈、刘焯、傅仁钧、杨忠辅、郭守敬、徐光启等人的名字与他们创制的各种历法永远被人们铭记。
在那个灿若星河的闪亮的名字中,记住了落下闳和郭守敬。郭守敬自不必说,作为守敬故里的人,永远会铭记这个这个名字。在纪念郭守敬诞辰790周年的活动中,有幸见到了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教授,王教授还是中国邮政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发行的与中国科技有关的邮票,都与王教授的努力有很大关系,在国家名片上展现中国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成就,是国家赋予邮票的一个职能。去年王教授再一次莅临邢台,有幸与先生同行,聆听了很多关于中国历法、天文、数学等方面的讲座,也记住了落下闳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