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马苏河之大丰里与三德里

标签:
半马苏河工运记忆邮资机宣传戳运筹起义三德里风起云涌大丰里真如邮局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841)半马苏河之大丰里与三德里
苏河十八弯,弯弯有故事,作为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一向为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在普陀区的河段,苏河流经这里21公里,正好是一个半程马拉松,于是也就有了一个“半马苏河”的雅称。殊不知就在这个半马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事件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普陀区总工会依托着半马苏河,利用那个时期的历史大事件,开启了“半马苏河
工运记忆·赤色沪西工运地标寻访之旅”活动。
上海邮政积极配合“半马苏河”活动,在真如邮局启用了“半马苏河
工运记忆”系列邮资机宣传戳,让这些故事不但在苏河沿线熠熠生辉,也在用邮戳讲述苏州河的故事,讲述工运的故事。2023年11月21日,推出了两枚邮资机宣传戳,一枚的主题是“运筹起义三德里”,另一枚的主题是“风起云涌大丰里”。
三德里在潭子湾,19世纪中期,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苏州河两岸建设了大批工厂,潭子湾上渐渐搭建茅草棚,形成了工人集居的平民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平房5排40间,占地3.19亩,这就是三德里,原属大德油厂,后传卖给信丰洋行经营出租。民国十四年(1925年)党领导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搬迁至此,租用4间平房作为活动场所,这里成了党领导上海工人运动的重要基地。
三德里前的一块空场,被用作俱乐部召开群众大会的会场。这里也是1926年10月、1927年2月、3月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筹划地,很多工人光荣牺牲,除了一少部分人留下了名字,很多牺牲者连名字都没有留下。1927年“四·一二”之后,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被查封,沪西部书记被惨害,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苏州河畔的三德里。1949年之后,潭子湾兴建了大量的厂房、住宅,三德里原建筑荡然无存。1977年三德里旧址由上海市和文物保管委员会列为革命纪念地。如今这里建有纪念碑和浮雕墙,“运筹起义三德里”邮资机宣传戳上的主图正是浮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