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岁回律转

标签:
冬至节气邮资机宣传戳农事饺子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806)冬至阳生 岁回律转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4个节气,也是冬季数九的开始,于是也就有了《数九歌》,很多人都是在这首歌谣的陪伴下,走过了烂漫冬季,也见过了漫天雪舞,知道了什么叫“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民间还有一句话,“冬至十天阳历年”,这是在说冬至节气之后过十天左右就是现行公历的第一天,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元旦。虽然中国人过公历元旦也就111年,明天是112年,但不得不佩服先贤们的智慧。无论是《节气歌》《数九歌》,还是与年岁相交的那些谚语,俗语,至少从实践来证明,都是有道理的。
2004年新年贺词中,一句“冬至阳生,岁回律转”,不但是节气转换过程中的岁时更替,更是从此时起,阳气渐生,白昼渐长,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我们的国家,我们各自的人生,也都在四时轮回,昼夜交替中共同见证了各种的风雨人生。上海邮政在冬至来临的时候,以一款邮资机宣传戳,记录下岁次癸卯的冬至,迎风傲雪的红梅树下,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成为冬至节气的主旋律。感谢本家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一枚邮戳记录下即将走过的2023年。
冬至大如年,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千百年来,“四立二分二至”不但是指导农事的重要节点依据,也成为古人重要的节日。因为冬至兼具了人文与自然的两大内涵,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大吉之日”,祭祖、宴饮,古人的重视程度仅次于立春。在古人的意识中,祭祀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祈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对于家族而言,祭祖是维系家庭顺遂发展、人丁兴旺的一件大事,这也许就是老百姓心有所愿吧。
中国人都喜欢吃饺子,这就要感谢冬至,感谢张仲景。被后人尊奉为医圣的张仲景,还在担任长沙太守的时候,不但尽心理政,确保一方安宁,还在做官之余,潜心研究就医术,攻克医治伤寒的病症,并将医治的经验与方法记录在《伤寒杂病论》中。每每见到因地冻天寒被冻伤的百姓,很是难过,于是研制了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饺耳汤。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进锅中煮熟,捞出后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煮,用原汤将包了馅料的面皮煮熟,这就是张仲景命名的“饺耳”,也就是今天司空见惯的饺子。如今饺子不仅仅在冬至的时候吃,中国人只要有高兴地事情们都会吃饺子庆贺,这就是“好吃不如饺子”。
岁月轮回间,冬至从一个被重视的节日,又回到了普通的节气之一,不是被人们遗忘,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农事活动除了主要的粮食生产还需要看节气的指导,很多的农作物已经从时令转为四季常有,在改变了传统农作方式的同时,产量的提升,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形成了以省为单位各种的农作物种植基地,就像今年冒出来的山河四省,其中山东就是蔬菜基地,河南是种粮基地。正是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冬季不常见的西红柿、黄瓜、青椒、菠菜早已经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丰富的食材,摆脱了冬季白菜、萝卜、马铃薯的单调。
岁月流转,四季轮回,2023年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瞬间,每个人的故事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还会延续。记得在看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时候,有一个康熙皇帝带着孙子弘历一起在冬至这天写下了“庭前垂柳带春风”,从冬至开始写起,一直写了九九八十一天,当最后一笔完成,已经是春回大地。这句词出自《九九消寒图》,应该是“庭前垂柳珍重带春风”,9个字,每个字9划,一天一划,写完正好是九九归一。这也是古人打发冬季寒冷时光的一种方式,也充满了中国的智慧。
看着即将远去的365天,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感慨,这一年从1月1日走到了12月31日,年初的1月8日开始,戴了三年的口罩终于可以摘下了,很庆幸我们一起走过了上一个寒冬,看着日复一日的月落日升,看着温暖的阳光依旧照耀着大地,享受着应该拥有的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境。明天的早上,阳光依旧灿烂,五星红旗依旧会伴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升起,每个人的期望会在2024继续。

前一篇:“蘑幻森林”是什么?
后一篇:找个机会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