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邮会的魅力

标签:
民间邮会邮政签条集邮组织集邮活动网络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803)民间邮会的魅力
俗话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着共同追求与爱好的人很容易走到一块儿,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能谈得拢,能说在一起,这样的人很容易形成一个有着共同爱好的圈子,就像平常常见到的摄影圈、书法圈、收藏圈、集邮圈一样。远隔千山万水,只要兴趣相同,很容易聚在一起。这一点在网络上很容易做到,从最早的BBS、聊天室到QQ群再到微信群,虽然都是聊天性质的小圈子,只不过这些圈子里,共同话题的内容更多一些。
也许自己混迹于集邮这个大圈子时间已久的缘故吧,网络上,以及日常的生活中,很多话题离不开集邮的话题。于是网络在线的时候,圈子最多的,除了工作的,就是集邮的了。以至于如今加入了多少个集邮类的聊天群,自己竟然不知道。线下加入的集邮组织也不少,这种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行为,在集邮圈中应该是很常见的。
如果说集邮是一个大圈子,诸如传统、专题、邮政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极限、集邮文献、税票就是其中的小圈子,并且像这样的小圈子还有很多,诸如邮戳、风景日戳、邮资机戳、邮政邮资签条、纪念邮资明信片、普通邮资明信片、贺年邮资明信片、邮政附加费、邮政快件、欠资、实寄封、搭载封、建交封、中外联发等等更加细化的小圈子。
当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风生水起的时候,很多兴趣广泛的集邮者难免会参与其中的多个圈子,久而久之会感觉到一个圈子的单打独斗不过瘾,于是一些研究内容相近或者相似的集邮组织会加强联合与协作。这样的集邮活动我在2011年11月曾经参与过一次,这就是文献会、生肖会、东联会、原地会的四会联谊活动。这四个集邮团体本来研究的方向各有侧重,但同属集邮大的范畴,四会的集邮者坐在一起交流,此前应该机会不多。还有一次是在泰安举办的,由国内四十余家集邮组织共同举办的“王新中《邮缘》研讨会”,来自全国16省(市、区)的近140人参加,可谓胜友如云。研讨会后与会者同爬泰山观日出。
不过在集邮圈之中还有一种联谊方式,就是民间邮会联谊大会。今年在浙江德清,由瓯越邮政用品研究会组织,举办了第十一次全国民间邮会联谊会,会期两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集邮者近百人踊跃参加。这也是各种活动停滞三年以来的一次大型的集邮联谊活动,是新形势下以研究为主线的深度集邮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集邮人的追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集邮的大众普及性和文化的延展性。
本次联谊活动得到了国内许多集邮组织的积极响应,主办方举办了欢迎宴会、集邮座谈、集邮展览等活动,促进了民间邮会的横向交流,也让更多的集邮者对其他门类的集邮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本家老师从举办地浙江德清新市镇寄给我一枚明信片,在明信片上还加贴了一枚别致的标签,采用的是当下流行的“邮政邮资签条”的样式,只不过没有邮资而已。这枚标签是原地封研究会制作的,11月4日寄出。签条上的图案是上海浦东陆家嘴,因为原地封研究会就在上海。本家老师就是原地封研究的专家,我收到的很多原地首日实寄封都是本家老师寄给我的。
民间邮会与各级的集邮协会共同构成了国内的集邮组织架构,在某些情况下,民家邮会的活跃程度要比集邮协会更加活跃,“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是民间邮会的活动特点,这是由于民间邮会的组成以及活动方式所决定。民间集邮活动与官方集邮协会相辅相成,在推动国内集邮活动蓬勃开展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全国民间集邮研究会联谊活动开始于2002年,前几届的主办方是《集邮报》社,伴随着《集邮报》的停刊,使得这一中活跃集邮活动开展的做法,不得不更张,好在近些年有所恢复,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