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通蓝印花布——双龙戏珠

(2023-12-13 18:56:38)
标签:

南通蓝印花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

双龙戏珠

甲辰年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788)南通蓝印花布——双龙戏珠
当今年10月27日《甲辰年》特种邮票正式开机印刷之后,11月1日,南通邮政启用了一枚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主题不但与“龙”有关,还与南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因为这是属于南通的文化记忆——南通蓝印花布“双龙戏珠”。感谢周忠东先生寄给我的实寄封,从一枚邮资机宣传戳上,感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来自南通的温暖。
双龙戏珠的造型在许许多多的中国事物中很常见,只不过造型各异而已。通常是两条腾飞的巨龙相对而飞,两条龙却始终飞不到一起,因为在这两条龙中间,有一颗大大的宝珠。很多时候起到了吉祥装饰的作用。其实龙戏珠暗含着中国人原始生命的呵护、爱抚、尊重和保护,因为宝珠的原型是一颗龙卵。这个造型体现的就是中国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是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知、理解和发挥。于是在各种的事物造型中,“双龙戏珠”是一种高规格的造型。
正因为双龙戏珠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造型也被画进了《甲辰年》特种邮票里,当今年10月27日《甲辰年》邮票图案正式公布的时候,集邮者的心终于彻底放下,也终于见到了“真龙容颜”,第二枚邮票的设计思路就是“双龙戏珠”。查观中国事物上的“龙”造型,如果是两条龙同时出现的话,其造型一定是“双龙戏珠”。这也许就是中国人骨子里对“龙”崇拜的真实写照吧。
这次出现在邮资机宣传戳上的南通蓝印花布,不但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南通更是这种蓝印花布的主产地。这种布的印染工艺源自秦汉,兴盛于唐宋,那时候称药斑布,到了明代称作浇花布,相传是嘉定一位归姓者发明。蓝印花布主要用于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土布和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所以这种民间作坊曾遍及农村集镇。染出的蓝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喜兴,大多取自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神仙传说,诸如五福捧寿、吉庆有余、狮子绣球、双龙戏珠、鱼跃龙门等等,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印花布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形式,邮资机宣传戳和信封上的边饰就属于蓝底白花这种形式。当然底色不同,制作工艺也是不一样的。蓝印花布是一种长期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以其朴拙优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散发着东方文明的魅力。不知为什么看到邮资机宣传戳上蓝印花布,到想起了中国瓷器中的青花瓷,那种天青色的青花之美融进了古典文人的审美,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精华,明清之后清湖被重新定义为一种清脆优雅的色彩。这蓝印花布何尝不是?来自民间,历经千余年的沉淀与发展,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独有的光彩。
《劝学》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记载,方文山、周杰伦的《青花瓷》歌曲中,一句“天青色在等你,而我在等你”不知道唱醉了多少人。而那些传世的青花瓷,更成为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蓝色与青色俱是从一种草本植物中提取,这种植物叫蓼蓝草。说蓼蓝草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这种植物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板蓝根草,这种草中含有靛蓝的成份,是可以作为染色的原料的。江浙一带的蓝印花布主产地就在南通,于是这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当之无愧的代表。
为了更好地宣传、传承这项传统民间工艺,1997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创建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这也是我国第一家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开馆以来,坚持宣传民间艺术,继承传统工艺,积极抢救、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还下设蓝艺研究所、明清染坊、旅游产品开发展示部等机构,以研究传承民间工艺为己任,推动南通蓝印花布的保护和发展。南通蓝印花布——双龙戏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