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邮学会中国区台北年会

标签:
台北亚展皇家邮学会大中华区年会纪念封亚洲邮学会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740)皇家邮学会中国区台北年会
皇家邮学会是成立时间最久的集邮组织,作为全英的集邮组织,成立于1869年年,时至今日以,集邮活动依然活跃,集邮界的许多专家级人物,都以加入这个集邮组织为荣。皇家邮学会的第一位中国集邮家是周今觉先生,算来也是97年前的事情了。在此之后,由于工作关系,我的河北老乡张华东先生旅居伦敦,在加入皇家邮学会之后成为皇家邮学会唯一一位华人理事,经张先生介绍,内地的集邮者中已有20多人加入了皇家邮学会。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委托王剑智先生作为皇家邮学会大中华区的总代表,积极推动大中华区集邮活动的开展。皇家邮学会的几任会长也利用国内重大集邮活动举办之际,应邀访问国内,与国内的很多集邮者见面交流。
很荣幸在张华东和王剑智两位先生的推荐下,于2018年3月的最后一天加入了皇家邮学会。并在2020年参加了在汕头举办的皇家邮学会大中华区年会,国内很多知名的集邮家参会。再一次见到了王剑智先生、李伯琴先生、马麟先生、祝建国先生、陈波先生,第一次见到了蚁健先生、李异先生、余景军先生,还有许多活跃在邮坛的集邮家们。在汕头短短三天时间,参加了多场集邮活动,还参观了汕头的百年邮局。返程前还与王剑智先生、王亮先生寻访侨批局旧址到陈慈黉故居,见识了王先生对一件侨批的求证过程。
今年8月就亚洲邮展在台北举办之际,皇家邮学会2023年大中华区年会在台北举办,王剑智先生不辞辛苦,从香港飞台北,与台北的诸位同好共同完成了此次年会活动,为了让更多皇家邮学会会员与国内集邮者都参与此次年会,通过网络手段,在举办年会的会场,同步网络视频会议。这种形式在当下早已不是新鲜事情。因为邮学会的会员很分散,分布在国内的多个城市,其中也包括香港、台北等城市,网络视频会议就成为一种很合适的方式。
就在年会召开的同时,有台北邮文联谊会、中华集邮会联合为此次年会印制了一枚纪念封,8月10日从台北中山堂邮局寄出。信封上加贴了一枚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七十周年邮票一枚,还有一枚邮资机签条,邮资是9元新台币。使用了台北中山堂邮局(甲)邮戳销邮资。邮资机签条上使用了台北中山堂邮局(甲1)邮戳。本次年会的举办地在台北,从公会堂,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堂所在地的邮局寄出,加盖中山堂邮局的邮戳很登对。感谢主办方,以及台北的诸位集邮前辈、同好,这也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二枚寄自宝岛的邮件。
印在信封上的两枚邮票,是1947年中华邮政为纪念台湾光复设计的以中山堂为主图的未发行4000元邮票印样,一直在台湾资深集邮家手中珍藏,此前从未露面,此次为纪念皇家邮学会大中华区区年会在台北举办,专门请出来以飨集邮人,本次年会的主办方、承办方都用心了。昨天收到了亚洲邮学会为本次皇家邮学会大中华区年会编辑出版的《亚洲邮学家》第14卷,在本书的结尾处,记录下此次台北年会的盛况。看来这卷书与8月份的现场卷会有所区别的。果然在亚洲邮学家微信群中找到了答案,为了年会的举办仅印刷了少量的会议用书,是为年会版;后一版本因为封面上的大龙封为已知存世唯一一枚台湾大龙封,此封应邀在此次台北亚展上展出,这一版就命名为亚展版。

前一篇:明信片上的大熊猫邮戳
后一篇: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