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戳中趣话之喇叭

(2023-08-30 21:59:12)
标签:

邮戳

喇叭

遵义

风雨桥

唢呐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685)戳中趣话之喇叭
喇叭是一种乐器,在我的印象中,长得模样更像唢呐,上网一查,果然,这喇叭就是唢呐的别称。伴随着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挂在电杆上的扩音设备,在上世纪60年代之90年代很流行,这就是被老百姓称作“戏匣子”的高音喇叭。随着乐器的升级换代,尤其在电声乐队中,俗语中的喇叭已经化身为连接功放设备的音箱了。
如今多年过去,大街小巷中早已经不见了戏匣子的身影,上世纪90年代辍立在商店门口的大音响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挂在男男女女耳朵边的一种叫“耳机”的小东东。尽管这种被称作“喇叭”的放音设备一直在变,但唢呐这种“喇叭”在乐队中的作用依然不减。
很有趣的是“喇叭”这种东西不仅仅只是乐器,在自然界中有一种花,因为外形酷似唢呐,于是这种叫牵牛花的花,也被称作喇叭花。更加有趣的是在邮戳上,也有“喇叭”的影子。7月31日,忠健老师寄给我一枚明信片上,销邮资的邮戳上竟然是“喇叭”。这里清末建场,取名赤喇叭场,因附近有溶洞状如喇叭而得名。
邮戳上的喇叭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是1992年撤区建镇的新建乡镇之一。不过在历史上,喇叭镇一直归遵义县管辖,明代改土归流后属“通平里”,清宣统年间属“东二区”乡议会。1951年设置喇叭区(属十九区),1956年撤销喇叭区(十九区)1992年全县区划调整,将原归龙坪区管辖的喇叭乡、大土乡、虾子区管辖的青山乡合并成立喇叭镇,1994年青山乡从喇叭镇划出,2003年将原有的13个自然村合并成了现有的7个村,镇政府驻喇叭村。
游走在喇叭镇,别忘了一定要去看风雨桥,这种桥只有在侗族同胞的聚居地才能见到。这座名为乐庄大桥的风雨桥是石砌桥磴,长16.6米,宽3.3米,高5米。桥面全用木头建造,有7列28根柱头,上加瓦盖,两边是木头栏杆,桥上可以避风雨。这座桥约修建于清末,历经百年风雨,桥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建筑形式。在贵州最常见的地貌就是喀斯特地貌,喇叭镇也有,这就是迷人洞。洞内溶沟、溶槽、河谷、深洞比比皆是,洞外青山绿水,可称洞奇、水美、山青。
感谢忠健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看着邮戳上的喇叭,又想起了《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那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因为娄山关就在遵义。戳中趣话之喇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风起秋叶黄
后一篇:有故事的梁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