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故事的泮池

(2023-08-20 00:00:44)
标签:

泮池

风景日戳

南京夫子庙

文庙

官学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674)有故事的泮池
收到了帅虎兄寄给我的明信片,这次明信片上销邮资的是一枚风景日戳,主题是“泮池”。第一次见到“泮池”是读《诗经·鲁风》,其中有一章就是《泮水》,诗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全诗8阙,每阙8句,每句4字,此诗作于鲁僖公战胜淮夷之后。但诗中的泮池与风景日戳上的泮池应该不是一回事。
虽然泮池只是一个水池,并不是所有的水池都能被称作“泮池”的,只有官学前的水池能有这个特殊的名字。古代有“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因孔子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尊孔是到了汉武帝以后的事情了,全国各地依托孔庙建太学,在大成门前建半月形水池,并成为文庙的重要组成。
隋之后兴科考,孔庙往往与贡院相连。有的孔庙在泮池砖壁中央嵌有“ 思乐泮水”的石刻。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这样的桥被称作泮桥。科举考试的时候学子们过桥去拜孔子,称作“入泮”。最初的泮池是长方形,里面放水,到了明代中叶后,泮池渐渐变成半圆形或者近半圆形,称为月牙池,以前建好的泮池也纷纷改变模样。
如今在全国各地保留下的古泮池有好多处,其中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人工湖边上有一处费孝通先生手书“泮池观鱼”石碑;镇海大成殿前的泮池修建于宋代绍兴年间;都江堰文庙泮池有着特殊的文化寓意也是古代庙学合一的见证,最特殊的泮池当属南京夫子庙的泮池。这也是南京最大的泮池,初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称作学宫,设县学、府学、国学,景佑元年(1034年)建庙,称文宣庙,后称夫子庙。“天下文枢”坊前的泮池,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天然活水的泮池。
去过南京夫子庙的,一定会对于夫子庙和江南贡院留有印象,也对秦淮河里有印象,也一定走过秦淮河上的那座桥,但对于这座桥的桥两边的故事一定会停留在一半是书声琅琅,一半是莺莺燕燕之中。还有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故事。至于这座桥是叫泮桥或者是别的什么桥,桥下的流水是秦淮河还是泮水,当代人已经不再关注了。毕竟现在已经不是科考的年代,许多的古礼已经滅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当年我也曾多次去过南京的夫子庙,也是与众多的旅游者一样,关注的是秦淮两岸的风景,河中的游船,还有夫子庙的小吃,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曾想这个夫子庙前泮池竟然还是全球的唯一,足以令后人向前人起敬了。秦淮河天然的水道流经“天下文枢”坊前的时候,向内凹进,形成了泮池,正对的红墙就是长110米,高10米的大照壁,这也是全国之最。
南京泮池风景日戳上的图案正是站在泮桥上东望,那座阁楼估计到过这里的人都很熟悉。因为来过这里的人只要拍照片,都会以它做背景。泮池北侧有多块青石雕成的栅栏,那可是明代的文物。如今夫子庙前的泮池已经成为游船的码头,而夜间的夫子庙更有看头,那年我也曾在泮桥上拍过几张夫子庙秦淮河的夜景照片,很是得意了一阵子,那时候刚学会慢门拍摄,拍出了游船运行的轨迹。
对了,虎哥的明信片是7月9日从南京夫子庙邮局寄出的,明信片上用风景日戳销邮资,在空白处加盖了“夫子庙”邮戳,还加盖了一枚红色的双环副戳,有夫子庙邮局的邮政编码和信筒编号。如果用南京题材的明信片就更好了(虎哥别见怪,莫生气就好)。有故事的泮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