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有个磁器口

标签:
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磁器口重庆邮政码头巴渝文化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615)山城有个磁器口
在山城重庆有一个古镇,依山而建,一条不宽不窄的石板路贯穿小镇,四通八达的十几条小巷子垂直于正街和横街,两边的建筑也属于就地取材的石建筑,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这里的商铺鳞次栉比,经营服装、百货、饭店、茶馆,出售小零食、旅游纪念品等,这个古镇就是位于沙坪坝的磁器口。
5月19日,重庆邮政在三峡广场邮局启用了一枚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主题就是“沙坪坝磁器口古镇”,邮资机的机头号就是沙坪坝,通过扫描邮戳上的二维码,得到了以下的信息:XCQ002/渝CA9/00001974/25402608。我收到的这枚邮资机戳打印序号是No:0000289。这枚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也许就是5月19日重庆邮政启用的“渝CA9
CX51彩色邮资机启用纪念”邮资机戳的延续吧。
在没有去到磁器口之前,对这里的印象还停留在小说《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在狱中装疯,使得守卫们对他放松了看押,还带着华子良到磁器口购买日常用品。于是这个疯老头就利用外出的机会为狱中的战友们传递回大军胜利的消息,以鼓舞战友们的革命斗志。
2018年3月,在先赴贵阳祭拜了郭老之后,与大连的陈雁、遵义岑忠健、聂军几位一同到遵义盘桓数日后,取道重庆返程,有机会在重庆逗留了两天,住在当年的韩国驻华大使馆改建的宾馆里,明明住的二楼,往窗外一看,登时吓一跳,窗外是悬崖足有三十层楼高,回头再看看手中的房牌,确实是二楼啊,这就是重庆的神奇之处。
在重庆的几天中第一站就去了磁器口,刚到磁器口,也就是邮资机宣传戳上磁器口的标志大牌坊下,忽然天降小雨,在雨中游览磁器口,别有一番风味。细雨蒙蒙打湿了石板路,身前身后撑开的各式雨伞成为磁器口古镇的别样风景,路边橱窗透出的灯光将街上行人的身影拉长,朦胧中仿佛回到江南的镇子上。随着山势的起伏,真正能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仅从磁器口的名字就能感知,这个古镇一定与瓷器有关。在清初,瓷器业是这里这里的主业,并且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宋代这里因为白岩寺的缘故称作白岩场,明初因为建文帝曾在宝轮寺隐匿,后人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就改名为龙隐镇,民国年间因为重庆成为陪都,于是这个嘉陵江畔的古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农副产品、土特产的集散地。
城中的大商户也在这里开设分店,收购、输出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杂活、日用百货、特产烟丝等商品,更因为本地商绅共同集资在镇中创建了新工艺制磁的蜀瓷厂,远销川外,又随着工艺的改进,瓷器品种增多,蜀瓷的名气越来越大,瓷器业最繁华的的时候这里有70多家瓷厂,磁器口码头每天有300余艘船只进出码头,于是在商人们的口中,龙隐镇渐渐改口称了瓷器口,又因为瓷与磁相通,又成为了今天的磁器口。
有着千年历史的磁器口古镇,是古重庆的北大门,从明代形成的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成为老重庆的缩影,也成为日益现代化的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规模最大、最具有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的古镇,传统的民居,独特的石梯街巷,遗存的寺庙宫观,不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也成为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博物馆。一条石板路,千年瓷器口,展现的不仅仅是磁器口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展现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瓷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
前一篇:游走下司古镇的百年时光
后一篇:国际博物馆日的航海邮局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