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对岸的飞鸿

标签:
邮资邮简海峡对岸集邮《中国邮政附加费》网络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609)海峡对岸的飞鸿
已经有许久了,无法从海峡对岸获取邮件,也不能从邮政网站购买邮票,不过还能收到对岸邮政的电子邮件。对于集邮的人而言,再先进的通信手段,也不抵一封信、一枚明信片更让人欢喜。因为中国人自古就有见字如面的说法,那种咫尺天涯的怀念,只有从有温度的字里行间,才能感知什么叫思念。走过四季,一枚带有亲朋好友温度的明信片和信笺,端详着信封和明信片上的邮票与邮戳,仿佛好友就在眼前。
由于历史的原因,用余光中先生的话,一湾浅浅的海峡,割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民间强烈的呼吁,终于让两岸之间信件不用经过第三方经转,那个时节也是两岸少有的蜜月期。蓝岸之间的距离也仿佛变得距离很近了,毕竟海峡两岸同宗同源,熟悉的乡音就是最好的证明。最近这几年,由于绿蛙作祟,搅得两岸不太平,还时不时挑起贸易、意识方面的纠纷。面对无理的行为,西岸自然不再惯着绿蛙,一系列的措施跟进,彻底斩断对岸吃饭砸锅的行为。
也正是因为跳跳蛙的不友好,累及到两岸的民众通信中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倒退。时过4月,突然收到了一枚来自对岸的邮资邮简,看寄件人,这位林先生并不认识。一开始还以为是“鲨鱼涌邮史俱乐部”微信群众的朋友,但是在查遍了微信群的成员,并没有林先生的名字,也就将这枚邮简放在了书桌上。今天下午工作完毕,目光又落到了这枚邮简上。对着阳光处恍了一下,发现似乎内页有字。
本不想毁坏这枚珍贵的邮资邮简,但见到了内也有字,也只好忍痛裁开了邮简。果然是一位素不相识的集邮的朋友,是看到了2021年我在网上发的《中国邮政附加费》一书的出版信息,特来信询问,能否为其代购一册,看来林先生的愿望要落空了。因为这本书出版之后有朋友问我能否惠让一册,因为我只有一册精装书,一册平装书,不好随意惠让,只好联系了刘旻森先生,不过得到的消息,是这本书是按照助印人数确定印数的,只有少量的存书。当我问询的时候已经没有多余的书了,只好回复了朋友,作罢了。
端详着邮资邮简,上面销邮资的邮戳很有意思,这是从苗栗临时邮局寄出来的,原来对岸邮局在今年3月20日发行了一套《注音符号》邮票,并且是第一组,只是由于邮路的原因,已经有些日子收不到对岸的邮件了,没想到还能收到对岸的邮件,看来邮路应该正常吧。时至今日又有邮友问这本书,只能问一下群内的朋友了,看看能不能为林先生找一本《中国邮政附加费》了,好像转让费很高的样子,碰碰运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