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场古镇的风景

(2023-05-25 20:23:23)
标签:

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

新场镇

黄道婆

土布

红色少年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589)新场古镇的风景
收到了本家老师4月18日寄给我的明信片,上面打印了一枚古镇风景的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收到这枚明信片之后,由于看不清邮戳上的文字,只看到了有“三毛”的形象,想必是一枚“红色少年”系列的邮戳吧。不过在扫描了邮戳上的二维码,这才知道邮戳上的图案是浦东新区的新场镇。
这个江南小镇自唐朝中后期,随着江潮海潮的冲刷形成陆地,逐渐形成了平原,并且有人开始在这里居住生活,形成了小镇,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正式设石笋里镇,并归华亭县管辖。元朝初年迁盐场余石笋里,原盐场称作老场,石笋里被称作新场,一直到现在。清雍正四年置南汇县后,新场一直在南汇的辖区内。
新场以盐繁荣,以盐建镇,至今保存着大小不一的100多户明清古宅院,也就有了“浦东十八镇,新场第一镇”的称谓,2008年被列入了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名录,非遗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出自这里的老粗布在2011年成功申报“浦东土布纺织技艺”入选了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名录,2021年成功注册了“之丫之丫”浦东土布品牌。
所谓土布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又称“家布”“粗布”“老布”,采用全面制造而成,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纺织技艺。《三字经》中有“子不学,断机杼”,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辞》中也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句子,指的都是古人在纺布,或者是指纺布的工具。
说到了土布,不能不提一个人,这就是元代的棉纺织家、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她就是上海乌泥泾(华泾镇)人,年纪轻轻成为童养媳,后不堪虐待流落到崖州(今海南三亚),在30多年海南的生活中,悉心向当地的黎族学到了一整套棉布纺织技术。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搭乘海船回到了乌泥泾家乡,看到了家乡的棉纺织技术落后,就根据当地棉纺织生产的需要,总结出一套融合了黎族棉纺织技术与当地纺织工艺为一体的完整新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广传于人,让当地的棉纺技术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百姓大众受益。
正因为黄道婆改良了棉纺技术,提高了棉纺质量,人们在她去世之后,为其建祠、修墓,在上海豫园内建有跋织亭,专门供奉黄道婆。198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纪念邮票上,面值60分的那枚邮票就是黄道婆。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第六组银币”中有一枚就是黄道婆立像,面值5元。2006年黄道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被列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邮资机宣传戳的主题就是为了宣传新场镇的土布技艺,而说到了土布纺造技艺则离不了上海的名人黄道婆。曾几何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棉布是人们裁衣的主要布料。九十年代之后纺织技术的不断革新,面料的颜色开始五彩缤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又开始把目光回望到了传统的土布织造上,因为传统布纺的吸汗性、舒适性是当代化纤面料不能比拟的。看来传统的东西能得到人们的共鸣,受到人们的喜欢。新场古镇的风景
新场古镇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