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搞收寄

标签:
老君邮戳收寄三铭三颂老子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577)老君搞收寄
上个月25日,范老师从汉中寄给我一枚明信片,销邮资的是汉中“老君”收寄1号邮戳。不知为什么看到了“邮寄”这两字总是忍不住要吐槽,邮戳本就是邮政部门使用的有效印信,具有法律作用。而邮政的普通作业形式通常是窗口收寄、封发部门处理,转运部门运输、投递部门投送,尽管每个环节都需要用邮戳明晰责任,一般用户能见到的邮戳只有两种,邮政支局营业的收寄戳,投递部门的落地日戳,又称投递日戳,邮政经历了120多年的运营早已形成了自己特色的作业方式,普通百姓收到邮件后只看两枚邮戳就知道这个邮件在路上耗费了多长时间了。
如今偏要在在营业窗口使用的邮戳上加了“收寄”两个字,看似顺理成章,实则画蛇添足。因为邮政各个支局就是接待用户的第一关,本身就是收寄,偏偏要再用文字区提示,难道21世纪的人们智商如此低吗?于是乎在各省、市、区邮局的邮戳上出现了“XX收寄”的字样。两年前曾经就加“收寄”两字的邮戳有所引论,今天看到了老君“收寄”后,又不免想起了两年前的那篇博文中的“成吉思汗收寄”,还有日常见到的“牡丹收寄”“龙门收寄”“人民收寄”“红旗收寄”“雷锋收寄”……有些邮戳上加上收寄后总觉得很不严肃。
范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邮戳上的老君收寄在汉中,这里的老君是指老君镇,这个镇子的名称由来是因为这里有间老君殿庙而得名。1996年设镇,下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管理部门设在郑家坝,2020年12月入选了陕西省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的汉中市博物馆就在老君镇所在的汉台区,这里的石门十三品、古褒斜古栈道、汉中汉代史迹、古代名人字画、馆藏宗教造像艺术、汉中近代史迹专题陈列。其中这石门十三品中的《石门颂》,是学书人必须知道的“三铭三颂”之一(留个问题,中国书法史上的三铭三颂是指什么?回答正确的前十位将会有小礼物赠送)。
如果没有特指的话,说到老君,一般情况下是指太上老君。就是居住在三十三天兜率宫,曾经把齐天大圣投进炼丹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弄巧成拙从而成就了齐天大圣火眼金睛的那个白胡子老头。在中国民间关于这位“老君”的故事很多,但在每一段的故事中个人的立场不同,眼中的老君也就不一样。这位老君还有很多的别称,老子,老聃、李聃、李耳,中国传世经典的经部的《道德经》就是老子所著。
比如在四大名著小说《西游记》中,是一位谨小慎微,有时候又有些小人得意的思绪,无论是哪位神仙见到了这位白胡子老头,都要尊称一声“老君”,只有齐天大圣见到老君只称他“老头”。孙猴子当年与老君并无过节,只不过猴子蟠桃园偷仙桃,一怒大闹蟠桃宴,酒醉误闯兜率宫,把老君的仙丹偷吃的一粒不剩,直接激怒了这位白胡子老头,于是助二郎神活捉齐天大圣,看来这位老头不能轻易得罪,以至于老君在见到孙猴子的时候,总会说一声“泼猴”。
而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竟然是鸿钧老祖门下二弟子,老君一气化三清,胯下青牛,手执扁拐,协助师兄元始天尊扫清武王伐纣路上最大的障碍诛仙阵,最终与元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各带一路人马,从四门攻入诛仙阵,阐教、截教、西方教三教会诛仙阵,真的是神仙打架,最终四位教主联手打败了通天教主。此时的老君更是大杀四方,只是不知道老君手中的扁拐是何种神器,竟将通天教主的三昧真火打出,可见其法宝的厉害,很显然这书中的老君与《西游记》中的老君明显不在一个段位。
在历史记载中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就是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创建了道家学说,在出函谷关之前,应函谷关守将尹喜之请,挥笔写下了洋洋五千余字的《道德经》,成为流传后世的道家经典。正是因为老子出关,留下了“日出东方、紫气东来”的佳话。老子出函谷关后,过散关到甘肃,其后裔就生活在陇西,陇西李氏就成为李姓的一个分支,这一支李姓后人日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唐朝。
且不论老君到底是谁,至少在中国先秦文献中,老君也好,老子也罢,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创造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文化,成为后辈努力学习的榜样,他们留下的思想,成为文化宝库中的明珠。老子与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一起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登上了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
前一篇:一生专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