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70载的《少年文艺》
标签:
少年文艺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工人文化宫创刊70周年学生读物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571)走过70载的《少年文艺》
说起《少年文艺》这份期刊,很多人会有印象。自从参加工作以后也就不再关注这份杂志了,不过在上班的最初几年还看过这份杂志,因为在邮局的投递部门上班,每月能看到一次。再后来调到了杂志分发部门,整天与杂志期刊打交道,见到新出刊的《少年文艺》还是忍不住翻看几眼,因为这份刊物伴随着我走过了少年时代。本家老师前几天寄给我一枚明信片,打印了一枚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主题是《少年文艺》创刊70周年。真没想到,小时候经常看的《少年文艺》也走过了70年的历程。
明信片上的邮资机宣传戳的主图就是一本打开的书,一支笔书写了70载,为小朋友,还有曾经的小朋友奉献了许多许多的精神食粮,看着邮戳上的70字样,心中会想起很多过去的回忆。当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周休息一天,通常都是上午些家庭作业,下午会到工人文化宫少儿阅览室读课外书。那时候自己只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想看杂志要么自己买,要么去图书馆。只不过那时候零花钱不多,只能到图书馆看书。由于图书馆有些远,去的不多,好在离工人文化宫不远,那里也有公共阅览室,也订阅了很多学生类的杂志,其中就有《少年文艺》。
那个时候电视还是一种奢侈品,通常一条巷子中也就有一两台电视机,还是9英寸黑白的那种,对于小孩子而言吸引力很大,但要很早就要去占座,晚了只能听电视了。人们接触外界的信息除了听广播,就是读报纸,看杂志。在工人文化宫阅览室最喜欢看的杂志就是《少年文艺》,到了1984年初还读到了《少年集邮》,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此前在这里还阅读到了《集邮》杂志,也仅仅是阅读,因为兜里没有零花钱。
不知不觉这本《少年文艺》创刊已经70年,比我的岁数都大。小时候看这本杂志,图的是阅读的快乐,很多课外知识都是看这些杂志和儿童读物获知的。1953年《少年文艺》在上海创刊,邮发代号是4-196,只不过在小时候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关注这个代码,也不关注这串数字的含义。参加工作之后才知道,邮发报刊的代号就是这种报刊公开发行的唯一数字代号,就像个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是唯一性的。
这份杂志子创刊以来,得到了国内上至高层领导、社会知名作家,下到普通学生读者的高度关注,几十年来长盛不衰,得到了几代人的关注,可以这样说,如今60岁多以下的人,基本上都是看着《少年文艺》成长的。作为共和国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杂志,先后荣获了国家期刊题名奖,华东区优秀期刊奖等奖项,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原创儿童文学刊物之一,用纯净的文字记录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发展。
工作几年之后,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再加上也过了阅读《少年文艺》这本期刊的年龄,这本杂志也渐渐脱离了自己的视线。今天拿起了本家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的时候,竟然发现年少时读过的《少年文艺》也走进了古稀之年,《少年文艺》这四个字又回到了我的视线中,这才发现这几十年虽然不再阅读这本杂志了,但她依然在,依然是学生们喜欢读的刊物。只不过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纸媒刊物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愿这份曾经学生们的最爱刊物顺应时代发展,继续为读者奉献出充裕的精神食粮。

前一篇:上巳节里说兰亭
后一篇:用别样的方式告别工作岗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