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闻锺集邮
闻锺集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724
  • 关注人气:5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宣纸出泾县

(2023-04-21 21:01:57)
标签:

泾县

宣纸

邮戳

榔桥

云岭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555)好宣纸出泾县
近日收到了郭老师从泾县寄给我的两枚明信片,看着邮戳上的“泾县”,想起了宣纸,也许不接触书画的人对宣纸了解的不多,但凡知道书画的都是在宣纸上创作的。前两天在抖音上见到了一条关于宣纸做的的短视频,那是几十人协作,共同完成大规格宣纸的制作,那个场面很是震撼,几十个人动作一致,齐心协力,从纸浆池中捞出宣纸铺在竹帘上,出纸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通常市面上能见到的最大规格宣纸是一丈八尺,这样规格的宣纸需要有28人配合,还有一种超大规格的宣纸是三丈三尺,仅捞纸这一道工序就需要40人。
千百年来,中国宣纸的制作都是沿用着传统的手工工艺,而当今最好的宣纸当属泾县红星宣纸。算来进入到书法圈,有机会用红星宣纸书写的机会不超过5次,在我的书柜中还保存着两张四尺红星宣纸。这种纸都是白宣纸,我更喜欢用水纹纸书写。最早使用宣纸的时候,那种心境很是激动,毕竟临习多年,当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宣纸上的时候,那种小小的激动也许只有自己知道。
泾县隶属于宣城,在安徽省南部,是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宣笔之乡,还是中国木梳之乡。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元和至乾符年间(815年-875年),书画评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的“论画体工用榻写”一文中有“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那时候宣州的属县宣城、泾县、宁国均产纸,以泾县所制尤工,而纸的集散地多在宣城,故名宣纸。
到了宋代,宣纸的需求量大增,宣州各地的产纸供不应求,而泾县纸更被文人所追求。宋末元初,曹姓人迁至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业的佼佼者。明代是泾县宣纸生产的重要阶段,工艺精益求精,品种规格日益增多,赞颂选址的诗文屡见不鲜。清代泾县宣纸得到长足发展,只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使得制纸业基本停滞,直到同治之后开始复苏。清末至民国抗战爆发前宣纸业进入鼎盛时期,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宣纸的生产一落千丈,几乎全部停业。1949年之后宣纸业再次复苏并空前发展,2009年宣纸工艺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邮戳上的泾县云岭镇,位于泾县西北部,新四军军部旧址就在云岭镇,被列入国家100个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邮戳上榔桥在泾县东南,是著名的中国木梳之乡,这里还盛产油画笔。泾县也是当年的皖南事变的主要发生地和主战场。好宣纸出泾县

好宣纸出泾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情系大雁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