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年的封洛阳纸贵

(2023-02-02 20:17:15)
标签:

拜年封

集邮者

洛阳纸贵

集邮品

春节假期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479)拜年的封洛阳纸贵
形容一种物品紧缺,往往会用到一个“洛阳纸贵”的名词,这种东西与洛阳有何关系?这就涉及到了一篇文章和几个人,这就是著名的《三都赋》,作者是左思,费尽十年之功,写就《三都赋》,送给当时的品论家张华品评,张华读后大赞,又转给学者皇甫谧,其读后更是大加赞赏并亲自作序,于是东都的士子文人纷纷传抄这篇文章,以至于引起了洛阳市面上的纸都供不应求,纷纷涨价,于是为后人留下一个洛阳纸贵的典故,左思还被写进了《晋书》。当时还有一位大学学家陆机,也准备写《三都赋》,听到左思也在写,并未在意,当读到左思撰写的《三都赋》时,也从心里赞叹,放弃了自己撰写的想法。这位陆机就是当中国人见到的中国最古老的书法墨迹《平复帖》的作者,2011年《平复帖》出现在《中国古代书法——草书》邮票上。
今天也说一个“洛阳纸贵”的故事,但与左思、张华、皇甫谧、陆机以及《三都赋》《平复帖》都没有关系。相信集邮的朋友都知道“拜年封”吧?这个诞生于1993年腊月三十的信封,此前一直是不温不火,没想到在走过了30年之后,突然一夜之间成为集邮者谈论的话题,出圈的并不是这枚拜年封的设计、邮戳、邮票,而是买不到。按照此封的发行惯例,除了第一枚是在大年三十发行,其后这些年都选择的腊月二十三发行。今年的也不例外,公布的发行日期是1月14日,因为这一天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之为“小年”。这一天有个习俗就是“祭灶”,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顺便休个假,直到大年初一五更天,家家户户开年第一顿饭时再把灶王爷请回来主持工作。感兴趣的不妨听一听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就有灶王爷上天的段子。
有了往年的习惯,集邮者也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跑到邮局,想买几个“拜年封”,一则自己喜欢,留几个。二则给远方的邮友寄一枚,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心愿,为朋友送去问候。不知从什么时候,本应在发行日销售的集邮品却踪迹不见,也让喜欢集邮品的集邮者一次次失望而归,长此以往,就会让这些集邮者用脚投票,远离集邮。这样的后果不容小觑,因为集邮的人一旦失去了集邮的信心,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群。最近在很多的微信群中很多集邮者都在吐槽“拜年封”,为什么?买不到。为这事《中国集邮报》还刊登了一条有关购买拜年封的稿件。不知什么原因,编号我PFBN—31的拜年封发行量只有8万枚。这个印量的消息我也是后来得到的,因为拜年封发行当天我也没有买到。
我也有买拜年封的习惯,这是从发行第一枚拜年封开始的。不过最近这十余年我都会多买一些,寄给我的朋友们。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本地的拜年封基本上只有我一人在购买使用,所以每逢拜年封发行的腊月二十三,都会在第一时间买到拜年封,用最短的时间填写朋友们的名址,然后交给邮政营业,保证腊月二十三当天寄出去。很多次发行当天并没有见到拜年封,只好选择在春节当天寄出,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集邮者都知道无论是何种集邮品发行,首选应该是发行首日,一旦错过了首日,宁肯不买,也不会选择选别的日期实寄。但拜年封可以说是个例外。因为很多拜年封上加贴了两枚邮票,一枚是上年度的生肖邮票,一枚是本年度的生肖邮票。依照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只有腊月三十与正月初一才是真正的生肖交替。
拜年封发行的30年中,尽管形式多有变化,在集邮者得到了很多拥趸,只不过没想到今年的拜年封那么的难卖。虽然我在拜年封发行当天也没有买到,4天之后才拿到手中,但之前预订的数量却大打折扣了。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本想着正月初一寄出,但考虑到春节假期正常营业的邮局不多,怕邮件不能正常发出,只好选择在放假的前两天把这批信封交给了营业室,分两天(18日、19日)寄出。春节假期后,很多朋友反馈信息说是收到了,也有很多朋友说这一件拜年封弥足珍贵,一个人说我没在意,好几位朋友都说,我才关注到这枚拜年封的只有8万枚的发行量,而上年读的拜年封发行量是30万枚,这个跨度有些大啊。今年我寄出去60多枚拜年封,收到了2枚拜年封,都是1月22日寄出来的。真没想到,一向不紧张的拜年封,今年也有了洛阳纸贵的感觉。拜年的封洛阳纸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