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在上虞遇见未来

(2023-01-30 22:44:49)
标签:

上虞

普资封

瓯越邮政用品研究会

舜帝庙

上虞吉象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476)今在上虞 遇见未来
临近癸卯春节的时候,在瓯越邮政用品研究会微信群中收到一条信息,研究会为每位会员寄发了一枚拜年封,采用了2022年发行的《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浙江上虞》普通邮资信封,加印了“2023新春贺岁”的文字和图案,选择在1月19日(腊月二十八)从杭州中山中路邮局寄出。由于寄发的邮资封数量很多,为了节省盖戳的时间,使用了邮资机过戳,普资封上已经有邮资图,于是使用了0面值邮资机戳。邮资机红色油墨也很应景,春节图的就是一个红红火火。
瓯越邮政用品研究会是目前国内专项集邮族中较为活跃的之一,专门研究国内外邮政用品。群内的高手很多,很多人在国内为集邮展览中荣获大奖。知道这个集邮组织很早,当年有多位朋友介绍我加入该组织,只是因为当年自认为才疏学浅,对邮政邮品领域的研究尚浅,以至于自己没有壮起鼠胆加入瓯越会。随着岁月流转,自己对集邮各分类的认知不断深入,也确立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这才下决心,加入了瓯越邮政用品研究会,通过学习会刊《邮政用品研究》上的文章,使得自己对邮政用品的认识提升了许多,只恨加入这个组织太晚了。
后来与集邮集邮圈内的大佬级人物的接触,谈到了增长邮识的话题,这才意识到当年随口的拒绝,在之后的岁月中是要加倍付出的,直接反映在时间和金钱上。要说瓯越会的会费并不贵,作为会员每年只有50元,早些年还要少。只是由于自己的任性,早期的会刊是高于会费2-4倍请回来的,创刊号更贵,因为少,现在不会低于600元。不过我有一本二印本,毕竟国内我看中的是会刊里的内容,并未在意版本。
收到瓯越会的贺年封,自然少不得端详一番,只因为那是一枚普资封,这也属于邮政用品的研究范畴。面值1.2元的普资封,邮资图是浙江上虞的景色。对于上虞,也只是停留在名字上而已。不知为什么看到了上虞,竟然想到了绍兴,百度一下,上虞竟然是绍兴的辖区。而看到了绍兴,除了那些清末民初叱咤风云的绍兴籍的历史人物,还有就是大禹、王羲之、兰亭、周氏、百草园、咸亨酒店、青藤书屋……还有谢冰冰和严仲华。不曾想上虞也归绍兴管辖。
因为是路盲的缘故,从门后只管走,从不看地图,如果早看地图的话,也不至于走很多弯路。绍兴、上虞都在杭州湾南岸,绍兴东站就在上虞。2012年借道杭州去永康参加全国第九届刻字艺术展,返回杭州后有几位去绍兴拜谒兰亭,其余的几位两眼一抹黑,只是在杭州市逗留了两天,逛了逛西湖、灵隐寺后返程了。要是早些做功课,多看看地图也就不至于在杭州市区打转转。绍兴、上虞就在杭州东偏南,不是很远,当年就该与那几位一同去绍兴。
上虞的历史很久远,据考证,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上虞”这个地方。说到了“虞”,既是一个姓,又是官位。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了,这就是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提到了舜,也会带上尧,并成为唐尧虞舜。其中唐、虞都是只地名,其中唐是指唐山(又称尧山),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的隆尧县。二“虞”则是指虞国,是舜的封地,相传当年舜为避朱丹之乱而来到了上虞,此后舜的后代生活在了这里。自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治县,之后随着政权的更迭,这里也随着区划调整,1992年撤县设市,2013年撤市设区。
说来绍兴除了有那么多的风云人物,还有舜庙和禹庙,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成为浙江两大祀,一是祭祀大禹在绍兴,一是祭祀虞舜在上虞。舜帝庙也经历了多次的重修扩建,成为今天的规模,如今这座舜帝庙已经成为中华孝德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中国人都知道二十四孝,其中第一孝就是“孝感动天”,讲的就是舜帝孝敬父母的故事。正因为舜的孝心,被尧得知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还把王位传给了舜。这些传统的美德,影响着后世的每一个华夏子孙。
对了,知道普资封左下角的卡通小囡囡和小象有什么含义吗?那可是上虞当下最生动的城市文化符号“虞小娥”和“吉象”,这两个形象构成了上虞城市IP形象——上虞吉象。虞小娥是从上虞的历史中提炼而来,融合了传统女性的至善至美、秀外慧中的美好形象,兼具独立干练、自信果敢的时代个性,也是青春上虞完美的诠释。“吉象”很好解释,因为中国人对“象”这种动物宠爱有加,许多宫殿、寺庙都有象这种动物的形象,象征着“太平有象”,也是一个吉祥的象征。上虞的吉象采用了传统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密色瓷,再加上象身上吉祥纹饰和图腾,和头上的小鸟构成了象耕鸟耘的和谐景象,吉象也是一种精神符号,是上虞人敦厚、朴实、勤劳、肯干的IP化身,彰显了上虞的精神风貌。
再有这个虞小娥的形象应该是从曹娥江畔的曹娥庙来的灵感吧,因为曹娥也是位孝女,为寻父投江,被世人陈松,不但建庙祭祀,还留下了著名的《曹娥碑》,邯郸淳所做的碑文成为学书者的法帖之一。东汉蔡邕闻此碑也来观之,并留下了亲笔书写的“黄绢幼妇,外孙齏臼”。曹孟德、杨德祖在蔡家见到了蔡琰,见到了曹娥碑文卷轴及蔡邕的题字的时候不得其解,两人骑马离去之后,杨德祖首先破解“绝妙好辞”,曹孟德是在跑出三十里之后才悟到,也就有了杨德祖的聪明快过曹孟德三十里的传说。这是这个“绝妙好辞”让上虞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谜语策源地。此后东晋王羲之、宋代蔡卞都抄录过《曹娥碑》,正是有了这些古代书法大家们的誊写,让《曹娥碑》和曹娥的故事流传天下。今在上虞遇见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