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兮旦兮皆得所愿

标签:
元旦新年贺词邮资机宣传戳临时邮戳明信片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459)元兮旦兮 皆得所愿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跨年”这个词,所谓的跨年,是现行公历年纪年新年转换。而新年的第一天被称作“元旦”。其实对于中国人而言,元旦的历史可谓久远矣,但那个时候的元旦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正月初一。但正月的计算方法历朝历代又不尽相同。尤其是在汉武帝之前。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代以冬季十月为正月,汉武帝之后以春季一月为正月,正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了清末。伴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实行了公历纪年,1912年1月1日成为元旦,自此成为中国“元旦”来历。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建立之后,依然使用了公历纪年,并成为了法定节假日。
元,谓“始”,凡数之始为“元”;旦谓“日”。元旦就是初始之日。又称作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古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元旦还有很多称谓,像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只有“元旦”最普遍,用的时间最长久。元旦一词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在《晋书》中:颛顼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此后崔瑗在《三子钗铭》中称元正,庾阐在《扬都赋》中称元辰,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称元春,唐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称元朔。萧子云、吴自牧在各自的著作中称元旦。中国关于元旦的由来离不开一个人,这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
当人们已经熟悉了元旦这个节日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一天是理所当然的。自从集邮的出现,令人们脑洞大开。世间万物,都能以集邮的形式记之。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风景,每逢集邮人认为重要的日子,总会看到与之相关的纪念封、明信片、纪念邮戳,近些年又增加了邮资机宣传戳,把一个纪念日装点的五彩缤纷。这些早期的纪念封、明信片是对过去日子的一种怀念,也是一种记录。就像刚刚过去的2023年元旦,自然少不了封片戳的纪念。于是我的案头就出现了打印了北京兔儿山二维码邮资机宣传戳的明信片、打印了上海四川路桥“上海市集邮协会生日快乐”邮资机宣传戳的明信片,还有加盖海安兔儿塘临时邮戳的2023邮政贺年邮资明信片。3枚明信片都是在2023年1月1日分别从北京、上海、海安寄出,元旦假期结束后收到,尽管邮路有长有短,但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朋友们的邮件也是一向幸事。尤其是周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还是一枚“海安生肖集邮”明信片报。
也就是在2023年元旦这天,听到了元旦新年贺词,当听到了今天的中国和明天的中国,禁不住心潮澎湃。今天的中国经历几代人不懈努力,梦想接连实现,充满了生机活力,赓续民族精神,密切联系世界。明天的中国又将是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希望寄予青年。过去的一年,全体中国人民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回首2022已经成为历史,放眼2023去直面更大的挑战,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会一直激励我们前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一种信心与信念,幸福生活靠自己创造,民富国强不是靠等、靠盼、靠施舍来的。从共和国70余年的历程就能看出,如今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在2023年中每个人都皆得所愿。




前一篇:一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邮资机戳
后一篇:跨年?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