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晴川街

标签:
晴川街邮戳蒋村西溪杭州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423)杭州的晴川街
收到了孙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上面晴川街邮戳吸引了我。如果不看邮戳上的“杭州”,第一个跳进脑海的一定是武汉,因为武汉有黄鹤楼、鹦鹉洲、汉阳树,还有晴川历历。不过还是邮戳上“杭州”,让我知道了杭州也有“晴川”,这是一个因为两个叫“晴川”的人故事。不过杭州的晴川街与武汉的晴川街相比,就显得更加的小巧了。
杭州的晴川街在蒋村,是贯穿蒋村的一套街道,从蒋村花园一直延伸到西溪花园,这条街道的名字就源自古代两位交“晴川”的人,一位姓沈,一位姓孙。沈晴川名绛祖,号南漳子,是清初文学家,精通古诗,家有一座名为七星楼藏书楼,他就是钱塘蒋村沈家湾人。孙晴川是杭州仁和县人,本名孙之騄,字子骏,号晴川,曾经担任过丽水庆元县教谕,晚年居住在沈家湾,与沈晴川交好。
真正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是孙晴川在雍乾时期写的一部巨著《南漳子》,沈晴川为这本书写了序。《南漳子》分上下两篇,上篇写的是《河渚》,下篇写的是《西溪》。这部书对河渚和西溪的历史、地理、名胜、古迹、梵宇寺庵、村落民俗、土特产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是因为孙晴川长久生活在河渚和西溪,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正因为有了亲身的体会对这片土地也就最有发言权了。
作为外乡人的沈晴川因为父辈移居蒋村的缘故,也就成了地道的将村人。生于斯长于斯,也就对这里有了深厚的感情,也就有了《南漳子》精彩的序文,两位“晴川”先生联袂为后人记录下关于河渚和西溪的精彩。其中序文和原著中记录的许多地名今天依然在,并且与这里的人们息息相关。
通过这部巨著,对蒋村的变迁进行了详尽的记述。蒋村几乎没有大片的土地,主要就是鱼塘,几十年前杭州市各大饭店的鱼主要来自蒋村。鱼塘边上种植着大量的芦苇、竹子、桑树,养蚕、卖竹笋是这里百姓的两大收入。再后来岸边开始种植柿子,蒋村柿子在方圆百里是很有名气的,火柿节。每到秋季芦雪飘飘,成为西溪湿地的一大景观。
晴川街邮政支局就在晴川街上,2017年3月建立,曾经用过圆觉路邮局的名字。这个名字很好奇,因为前段时间(大约是10月份)有朋友在网上说圆觉路邮局撤销了,我也曾经在9月份收到过加盖了圆觉路邮戳的明信片,现在查阅晴川街邮政支局时又说这个邮局曾经叫过圆觉路邮政支局,感觉有点乱,不过圆觉路和晴川街的邮戳我都有了,还是加盖在实寄的明信片上的。

前一篇:三毛之父
后一篇:邮戳里聆听青城导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