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漂洋过海来看你

(2022-11-04 07:51:31)
标签:

集邮博物馆

纪念封

划销

邮戳

漂洋过海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394)漂洋过海来看你
10月份的最后一天,打开邮箱收邮件的时候,发现了惊喜。这个惊喜来自遥远英伦。要说到这个惊喜时间还要往前倒,一直要倒到今年的2月。旅居英国的河北老乡华东老师在微信上给我留言,为了庆贺由他创建的网络平台“集邮博物馆”创办2周年,特制了一枚纪念封,到时候会寄给我。由于启用的时间还没有到,这枚纪念封还不方便路面,那就先保留一下神秘感。
但不知为什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收到这枚令人期待的纪念封,期间华东老师也曾问过两次,但我始终没有收到。就在我已经将这枚纪念封遗忘的时候,时隔八个半月之后,就像是一个天外飞仙一样,突然就出现在我的眼前。看着这枚纪念封,忽然想起了一首《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歌,仔细也想也对,这枚纪念封可真是漂洋过海来的。
算来从英伦三岛来到万里之外的国内,飘过的可不是一个海,渡过英吉利海峡通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这一路走来可不是半年积蓄所能承担的。不过也有例外,通过邮政的渠道,就不用花费太多了,从中国寄英国一封信,20克之内为6元,超重邮件每递增10克或其零数加1.8元。包裹或者快递的自费有单另的计费方式。
英国寄中国的信函资费还是不太了解,看网上说是88P,至于如何计费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收到的这枚封上加贴了三枚邮票,其中2nd面值的2枚,13p面值的1枚。因为邮票是从英国起源的,所以英国的邮票上是不印邮票铭记的,只是在邮票上印上了英国女王头像的剪影。
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纪念封了,当然少不了“集邮博物馆”标志性的名称,这是由中国邮票博物馆首任馆长孙老少颖先生在93岁时题写。信封的图案中还有刘佳维会士撰词,李建先生书写的“华东邮传 英伦纽带”题词。看着漂洋过海而来的信封,突然发现,这枚信封不但漂洋过海,而且是打“飞的”来的,因为信封上加贴了一枚航空标签。更有意思的是因为销邮票的邮戳由于盖的匆忙,只显示了地名和日期,也可能是英国的邮戳太小,不太显眼,于是在信封加贴的三枚邮票上,出现了一道记号笔划过的痕迹,这就是实寄封中可遇不可求的“划销”。
现在算来从2020年2月16日“集邮博物馆”正式开启,不但入住了公众号,还入住了今日头条。无论是在那个平台上,全部统一了风格。除了介绍国内的集邮动态,还介绍了国际集邮界的很多展览、学术、交流的动态,尤其是作为英国皇家邮学会150年来第一位华人理事,更是中国集邮者的骄傲。一枚纪念封,连接起万里之遥的集邮人。这枚纪念封寄出来的时候“集邮博物馆”正好是两周年,等收到了这枚纪念封的时候,“集邮博物馆”已经2年8个月了。衷心祝福华东老师的“集邮博物馆”越办越精彩。漂洋过海来看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