疁城古韵之法华塔

标签:
嘉定法华塔疁城古韵二维码彩色邮资机戳千年古镇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382)疁城古韵之法华塔
要说邮戳真是个好东西,但也要分对谁。如果是集邮者,那就有福利了,至少能从邮戳上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像前几天收到了本家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上,打印了“疁城古韵系列·法华塔”二维码彩色邮资机戳,其中邮戳上的“疁”字,估计大多数人会不认识,但嘉定的朋友除外。还好,集邮者都是善于学习的,经过查阅字典,知道了这个字读“liu”,上声,是烧去土地上的草木后下种的意思,上海嘉定的别称就是疁城,当地人读这个字为“lou”。
位于上海西北部的嘉定,前身是嘉定县,南宋嘉定十年置县,元贞年间设州,明初复设县,抗战期间日寇挑起战争,发生了了八一三抗战。1958年由江苏划归上海,1992年撤县设区,是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与宝山、普陀、昆山、闵行、长宁、青浦、太仓等区县为邻。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在秦朝时期这里属会稽郡娄县管辖,历经了时光的悠悠,如今的嘉定水网密布,地势平坦,也是一块风水宝地。
一座千年古镇,自然会留下很多令人难忘的风景名胜,就像二维码彩色邮资机戳上的“疁城古韵系列·法华塔”。位于嘉定镇中心的法华塔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当时这里还被称作练祁市,十年之后设立了嘉定县,这就形成了一个先有法华塔,后有嘉定县的奇事。这座塔建成之后,就形成了以塔为中心的建筑格局,处在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中心的就是法华塔。对了说到了嘉定,还有一件事情令人难忘,这就是明末的嘉定三屠。
法华塔建成之后,最早称为金沙塔,元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此后历经兴废,到明万历年间除了底层还比较完整,塔身已经损坏,于是在万里三十六年(1608年)嘉定知县陈一元募款重修此塔,复建了七重楼台,四面设壶门,砖木结构,各层有平座、栏杆、腰檐,层间飞檐翘角,下悬檐铃,“金沙夕照”成为嘉定的一道风景。明代嘉定的书法家娄坚题写了“法华寺”的匾额。此后200余年过去,此塔又凋零不堪,于是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戴思恭先生募款大修,改底层围廊、各层腰檐栏杆、七层塔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49年之后这座塔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再后来这座塔严重倾斜,中心移位竟然有120cm,堪称东方斜塔。1994年上海市文管会与嘉定政府联合拨款抢修法华塔,动迁了周围的居民和商店,清理了塔底的地宫和六层塔室的壁龛,清理出宋代之前的古钱币、元代八思巴文钱币、玉人、玉雕动物、石造像、银盒、青铜器、瓷器、古籍等宋、元、明时代的文物上万件。复建的时候将一批当代珍品入藏地宫,诸如世纪宝鼎的子鼎、展示法华塔风貌的紫砂壶、激光玻璃神光、瓷器精品三阳开泰、邓散木治印清代寿山石对章,银质桑塔纳2000车模、金质灯泡模型、南翔小笼馒头玉雕、金盾、银盏、留青竹刻、黄杨木雕等等。
1996年底法华塔竣工,塔身得到了纠正,也恢复了古塔“铃铎响诸天”的风采,并设置了立体泛光照明,让昔日“四角放光”的传说成为了现实。塔身中每层设有楼梯,拾阶而上可眺望全城风景,塔下湾湾的河水、幽深的街巷、古色古香的老屋,成为嘉定的特色景观。而邮戳上,也正是展示了戴瓦白墙、小桥流水、参天古树的嘉定古镇,当然邮资机戳上的主角依然是法华塔。扫描这枚邮资机戳上的二维码,就会查到这枚邮资机戳的一些信息,这枚邮资机戳被打印了19万多次,怪怪,这至少能得到10万+的收入啊。

(注:部分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