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邮资机戳上的财神

标签:
二维码彩色邮资机戳《秦腔》邮票马勺脸谱财神杂谈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300)秦腔邮资机戳上的财神
今天收到了骆总寄给我的明信片,打印了秦腔二维码彩色邮资机戳,这一枚邮资机戳上的主题是“马勺脸谱+财神”。这也是我今年见到的第2枚有关秦腔的邮资机戳。随着《秦腔》邮票即将发行,陕西方面无论是官方还是集邮者都走翘首以盼,很多场的活动也是在配合这套邮票的发行,其中就包括提前预热的二维码彩色邮资机戳的启用。
作为三秦大地上了流传最广的戏剧,秦腔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还辐射到到了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由于秦腔形成于关中地区,这里古时候称为秦地,于是发源于这里的的戏剧形式及被称作了秦腔。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剧中,用查阅到的的行话,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
当伴随着《昆曲》《黄梅戏》邮票的先后发行,集邮者与戏迷们呼吁更多的地方戏剧进入方寸,于是粤剧、豫剧一南一北两大剧种搬上了邮票,今年的8月22日《秦腔》邮票也将发行,这对于戏剧大花园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也让秦腔这种古老的的剧种,利用邮票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门知道。在邮票发行之前,西安邮政在钟楼邮局启用了“秦腔”邮资机戳,也算是为邮票的发行预热吧。
这枚邮资机戳上的图案为“马勺脸谱”,听上去很陌生。好在可以找度娘。原来这个脸谱不是我们认知的脸谱,通常认知的脸谱是指各种戏剧舞台上的人物造型,而这个“马勺脸谱”是陕西很传统的手工艺品,流行于宝鸡,是宝鸡社火脸谱的一种,是绘制在马勺上的一种彩绘。脸谱造型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以及民间故事传说,历经几千年的时光流转,植根于百姓之中的民间艺术。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先民们的智慧,能把简单的生活用品经过简单的再加工,成为一种新颖的艺术品,这马勺脸谱就是其中的一种。马勺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用具,通常是指带把的锅、瓢、汤勺等等。这些马勺上画上当地民众都认可的神话人物形象,悬挂于厅堂居室用于扶正祛邪,镇妖降怪,表达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这种社火形式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演变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社火。这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符号的演化,也是极其稀罕的手工珍品。
在中国的民间有供奉财神的习俗,代表了百姓们祈望祥和平稳地生活,衣食无忧,老有所养的心愿。在民间如果没有特指,财神一般是指赵公明。这个人物出自《封神榜》,武王剪伐殷商,峨眉山罗浮洞截教高人赵公明受闻太师礼请,辅佐殷纣王,因其道法高强,阐教门人不敌,姜子牙设计,用陆压道人之术击杀赵公明。四海平定之后,姜子牙登坛封神,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龙虎玄坛真君”,这个职位并不是财神,但因为他统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专司迎祥接福、商贾买卖的神仙,掌管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因而成为财神,于是民间很多人把赵公明与其部下合称为五路财神,也就有了财神的崇拜。
至于马勺脸谱上的财神是不是赵公元帅,已经无需考证,只要知道这种脸谱形式就是代表了百姓心目中财神就行了。在见到这枚“马勺脸谱”邮资机戳之前,还真的是第一次知道了这种画在马勺上的艺术品。看来中国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真的需要我们悉心挖掘,加以推广,并把这种艺术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