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盐都邮戳城市盐渎明信片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189)与“盐”有关的城市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氯化钠的物质,味道咸咸的,既是一种调味品,又是一种药用物质。这种物质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盐”,是人们生存、生活最重要的物质,是菜品中咸味的主要来源,但用量要适中,过量的话不但影响菜品的味道,还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盐和铁是国家直接并严加控制的物资。
在我知道的很多城市中,就有以“盐”为名字的城市,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些城市很多在过去都是重要的盐场。比如河北的燕山,浙江的海盐,江苏的盐城。就在上个月初,适逢农历二月二,盐城李先生寄给我一枚明信片,销邮资的邮戳上又是一个带“盐”的城市,不过盐都的名字有点陌生。因为江苏有个盐城,当年的那个“燕舞”广告可是记忆犹新。
上网查了一下,发现盐都与盐城有很大关系。在2004年之前这里是盐城县,这下明白了。在县市合并的时候,盐城县改名为盐都区,正是并入盐城市。盐城得名是在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距今已经2200余年。之所以改名为盐都,是与最初“盐渎”的名字有关。渎变都,还在“盐”还在。盐都区在江苏中部偏东,里下河腹部,新洋港上游,盐城市西南。1946年曾经改为叶挺县,1949年改回盐城县。
对于“盐”最初的记忆来自小时候的大盐粒子,那时候大人在炒菜的时候,放几颗大盐粒子就能超出香喷喷的热菜,感觉这种大盐粒子很神奇。有时候趁大人不注意,拿一颗放在嘴里,咸中带苦涩,却不曾想到,这种东西是人身不可缺少的。
当年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其中有宋大爹带这潘冬子过关卡,冬子过关卡之前到河边去了一趟,随后手中的竹筒就被匪兵砸坏了。等过了关卡,宋大爹安慰冬子的时候冬子解开了棉衣,那衣服上湿了一块儿。原来聪明的冬子把乡亲们送给游击队的盐加上水,倒在了衣服里,随后就是宋大爹和冬子在火塘边熬盐,这种巧妙地把盐带给了游击队的方式也是长大之后才明白的,同时也懂得了盐对人的重要性。
再后来偶然读《曹操集译著》,其中有一篇《与王修书》,其中就有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设置盐铁营增加国库收入,后来在东汉和帝时由于窦太后专权,盐铁营被取消。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后恢复了盐铁营,命王修为盐铁营司金中郎将。建安十七年王修给曹操上书提出盐铁营工作的建议,同时也流露出盐铁工作平凡,不如战场杀敌,影响了建功立业。曹公写下了《与王修书》,肯定了王修的工作并鼓励王修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封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曹操很重视经济工作,也说明了盐铁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载人么恩知道的城市中,有几个城市的名字中没有“盐”字,但城市的兴盛却与“盐”分不开。像自贡,以井盐著称于世,尤其是在清代,盐税占到了总税金的4成,是名副其实的“盐都”。还有运城,出产池盐,出盐已经有20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司盐之城。还有一个城市就是扬州,扬州不产盐,却因为盐而富甲天下,依托大运河联通南北城市,使扬州成为盐业贸易的中心,明代100多家盐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城市之一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