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宣纸的故乡

(2022-03-17 20:34:42)
标签:

泾县

邮戳

宣纸

皖南

徽文化

分类: 闻锺记邮

聞鍾記郵(4162)宣纸的故乡

在中国有句俗话交“隔行如隔山”,以前只知道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至于如何使用却不再深究了。直到2002年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邢台分校的学习之后,才真正对笔、墨、纸、砚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合格的书家,在写好字的同时,对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要格外熟悉,临帖也好,写作品也好,这三种物品是常用的。至于砚台,了解一下中国的名砚就可以。多数情况下只用一只小碟子就够用了。

上书画函大的时候,最初使用的毛边纸,一周之后,老师建议不要再用毛边纸了,应该使用宣纸。于是我的第一刀宣纸就是从当年的书画函大邢台分校购买的,那时候一刀是30元。多年之后老师才告诉我,当年因为看我在用纸上不讲究,换宣纸是让我珍惜写下的每一个字。当年一刀毛边纸才3元,因为便宜才不会珍惜,换纸之后就会对宣纸产生敬畏之心,才会激励自己写好每一个字。

再后来老师告诉我可以试试泾县纸,这才知道之前用的夹江纸。两种纸用的造纸原料是不一样的,成纸之后的纸性也是不一样的。试过之后还是安徽的纸好使,于是这些年无论是净皮、特净、水纹、洒金、洒银、烫金、冷金、檀皮等等,也用过白、红、淡绿、蓝、浅红、明黄、佛黄等多种颜色。但平日临帖多用白色或者水纹。对于宣纸的产地,还是泾县纸多一些。而我第一次知道泾县,源自使用过的宣纸,也仅是限于知道这个地名。

再后来提到泾县,是从集邮的朋友们寄给我的明信片和实寄封上见的相对多一些。最近合肥郭老师从皖南的几个城市寄给我一些明信片,明信片上的邮戳将原来脑海中碎片化的记忆完整联了起来,原来泾县就在宣城。对于宣城的记忆源自李白的《宣城谢祧楼饯别校书叔云》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两首诗。其实有关宣城的事物还很多,仅文房四宝,宣城就占了三样,泾县的宣纸,宣称的毛笔,绩溪的胡开文制墨。

泾县宣纸自唐代得名,历朝历代都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宋末元初,曹氏一族迁居泾县小岭后,逐渐发展成为宣纸业的佼佼者。明清时期惊险的宣纸制造业同飞梦境,造纸技术日臻完善,宣纸的种类日渐丰富。只是到了清咸同时期,由于连年的战势,使这里损失很大。清末民初得到了恢复,抗战时期又被破坏殆尽。1949年之后宣纸业得到了恢复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9年被联合国列入到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感谢郭老师的明信片,虽然邮戳上“泾县”有些模糊,但还是能够辨识。皖南真是好地方,这里是徽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

宣纸的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