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儋州苏子瞻邮戳苏东坡转东坡书院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4156)看儋州邮戳想起苏子瞻
近来收到了大连陈雁大姐从儋州寄给我的实寄封,怪不得最近没有大姐的消息,原来是到海南去了。很荣幸通过集邮结识了这位远在大连的大姐,在很多的集邮活动中也经常见面。那一年辽宁集邮文献会成立大会在大连举办,有幸赴大连,见到了很多经常在网上交流的朋友们,全有赖于陈大姐的引荐,其中有我神交已久的李厚禄老师,有从齐齐哈尔调到大连的牟德斌老师,其中也包括陈大姐,经常活跃在博客、微博里。时隔多年,对那次的大连之行依然怀念。
收到大姐的邮件,只道是平常的一枚封。今天整理办公桌上的物件时,又看到了这枚封。看着邮戳上儋州,感觉很遥远的样子。远在海南岛的儋州,本来就是一个远在天涯的城市。不要说儋州,就是整个的海南岛,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土地革命时期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红色娘子军,再就是元代在这里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技术后,改良并促进中原地区纺织工艺的黄道婆了。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追剧《庆余年》,一开始的故事就发生在儋州,只到范闲跟随红甲骑士进京。由于是一部架空历史的电视剧,不知道电视剧中的儋州与现实中的儋州有没有关系?
近些年再提到儋州,总会浮现出一位古人,这就是苏大学士。根据他自己的描述,当年曾经写下一首自嘲的六言诗:心似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大学士到金山寺,见到李公麟为他画的像后,题的一首自嘲诗。此诗写罢2月之后,一代文豪驾鹤西归。虽然苏轼官至中书舍人、右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是其在仕途上达到了顶峰,离枢密院一步之遥。因为政见的原因,自请外放。先后在凤翔府、杭州府担任通判,后调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后调任颍州、扬州、定州、惠州任知州,绍圣四年(1097年),已经62岁的苏轼再遭贬谪,这次是儋州。
苏轼一生去过很多地方做官,唯独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却记录下在最落寞的时候待过的三个城市,三座城市也见证了一代文豪笑对人生的洒脱。苏轼的文章独领风骚千余年,与其老师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风开豪放一派,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被后世竞相临习,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作擅长文人画,格调脱俗擅长墨梅、怪石、枯木。这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嘉佑二年的那一科,以苏轼、苏辙、张载、曾巩、曾布、程颐、程颢、章惇、吕惠卿等人的影响为最。
苏大学士还有许多别称,官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人称苏东坡、苏仙。根据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记录,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
如今再看到了儋州的邮戳,不由得又想起了苏东坡。中国邮政发行的《古代书院》第二组邮票时,其中有一枚“东坡书院”。这家书院就在儋州老城中和镇,也是东坡先生去世之后,儋州百姓为纪念这位帮助了儋州的苏大学士而设立的。因为在苏轼到儋州之前,这里从未有人参加科举,正是有了苏轼带来中原的文风,改变了儋州的学风,自宋以后到清,海南共出了767位举人,97位进士。当年发行这套邮票的时候,还不认识海南的朋友,现今有这一枚寄自儋州的实寄封,足矣。
纵观苏大学士的人生,黄州见证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惠州留下他关注民生的热场,儋州则是他热心教化的美名,这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苏子瞻多元才华的多彩人生。还要谢谢陈雁大姐,祝她在海南诸事顺利。另外近期新冠病毒猖獗,有很多城市已经发现了病例,在外还要安全第一。